詞公孝敬父母,至誠至敬。艱難歲月,木材緊缺,公費盡心思,為雙親購得壽材,置堂屋二十余年,曾為當年佳話。
公雖公務之身,而所有農(nóng)人差事,悉以踐之,概因家大人眾,負荷至沉,尤以六七十年代為最。是時,孩童漸大,食量倍增,供給讀書,勞力匱乏,每遇年終決算,均為﹃超支大戶﹄,微薄薪資多以﹃超支款﹄游走。艱難歲月間,農(nóng)人無非兩大要事,一為充饑果腹,一為遮風筑廬。三年困難甫去,即殫精竭慮以解居住之虞,乃至有炒面換椽子舉措。力造五間穿廊東屋,與五間東向祖屋、南向堂屋構成完整之三合院。后兄弟分灶另過拆建,原房屋格局殘缺,公再次建屋,以解家大人多之困,又適應﹃居民點﹄整飭要求。為粉刷墻體,公曾攜子,駕驢車兩輛,長涉至扁都口拉運石灰,頂風曝日,風餐露宿,四日方回,時一九八〇年代。
公秉持崇文重教,耕讀傳家。一九五〇年代,即送弟、妹入新式學堂,讀畢初級中學;長子次子,亦在適齡之際依次高中畢業(yè),時高中生亦稀見矣。其他四子,分別就讀初中高中;四子先后受業(yè)于張掖師專、甘肅教育學院,終致本科畢業(yè)。
非常年月,傳統(tǒng)古舊均被標以﹃封建迷信﹄,各家均以焚毀古舊以求自保,戊戌之年(一九五八年),公偶遇族人焚毀六世建業(yè)公所刻制五代世祖牌位,遂以毛邊紙抄錄藏匿,使我東湖張氏世祖世系得以存留,以致于張氏宗祧不紊。時值改革開放,舊有傳統(tǒng)逐步恢復,敬祖祭祖已弛入正道,公遂將世祖信息與后逝先人名諱合璧書于絳色布緞,使東湖張氏世系得以完整保留,成吾輩修撰宗譜之準確資料,功莫大焉!? ? ?
公一世艱難,但心志堅定,樂觀豁達。曾有麻將一副,雖骨牌木牌雜間,仍視為心愛之物,農(nóng)閑學假時節(jié),常與族人娛樂。七十年代中期,為補家庭糊口之缺,竟以易百余斤麥糧而歸。逮及土地承包,溫飽無虞,念及麻將,復以肥碩羯羊贖回。麻將雖游藝小物,竟涉養(yǎng)家糊口之大事,今人觀之,惟覺不可思議。其一去一回,時移世易,生活艱辛、人情冷暖之世情煥然哉!
公之一世,涉遠足者三。一九七六年孟夏,唐山地震,公之次子隨部隊自重慶移師唐山抗震救災,為解思念之情,公遂于年底赴唐山看望。時物品匱乏,所帶僅家制油炸面點而已,其所添加糖、蛋、油均為農(nóng)人稀罕之物,實為首次也。一九九八年公南下江蘇。因為公務,公之四子一家落戶江蘇宜興,在親睹江南風光及優(yōu)越工作之環(huán)境后,坦然而歸!二〇〇二年再下江南。時與其小妹秋月夫婦相偕,探尋江南溶洞奇跡,游覽杭州西湖,拜謁中山圣陵。后又北上,涉足紫禁城,目親頤和園,于五一節(jié)前返回。及是年冬月,已疴恙于身。
公為子女計,細致入微。臨終曾筆載個人履歷、歷年薪資等,留下精準信息。天下父母,其生也有涯,而于子女,愛之無界也!
癸未(二〇〇三年)六月,公料己大期不遠,作留《示兒》兩首,敘一生艱辛坎坷,奉老育幼;又慨生前沉疴纏身,疼痛折磨。今再讀之,依然出涕!
公配城南屈家墩班門師傅常公玉仁次女常青連,和親睦族,善良有加,夫妻相敬相愛,偕老終身??嘧鏖T戶,為后人計,誠母儀典范,大德長輩。公育子,求學為要,但絕不苛求,順其時代,視其意愿,俱各得其發(fā)展。? ? ? ? ? ? ? ? ? ? ? ? ? ? ? ? ?
仲友公四子?十世裔孫?文銘?謹撰
二〇二一年五月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