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河《王氏族譜》序二:王氏家族傳略
古訓:讀史以明智,知古以鑒今。族不可一日無譜猶如國不可一日無史,據(jù)考證,吾王氏于明萬歷年(1359年),在山西大槐樹第九次移民中遷徙至甘肅省靜寧縣,已746年。奈何年代久遠,先祖幾經(jīng)遷徙,無譜流傳于世。為緬懷先祖,于1950年繪制神軸案圖,1958年被祖父合清焚之。后念無家譜相傳,世系難辨,宗支不清,在1998年春節(jié)經(jīng)四世弟兄商議,編撰家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添丁進口,家族興旺。2022年春節(jié)由四世輩金榮、仲科提議,眾弟兄一致同意,再次修訂家譜。
先祖旅居靜寧后,多災多難,據(jù)《靜寧縣志》記載“明成化二十年(1484)、嘉靖七年,大旱,民饑人相食;崇禎二年(1629)九月地震,戶口凋亡;清順治十一年(1654)六月八日地震,人多壓死;康熙三十一年(1692)大旱,疫癘大行,死者無數(shù);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一日,地大震,官署、民舍盡圮,五臺山前峰崩,治平川山崩壅河,居民死數(shù)千;同治二年(1862)二月固原回民反清首領楊自德圍攻靜寧不克,殺民甚多;同治五年(1866)四月,陜西回民又圍攻靜寧,屠殺甚多;同治十年(1871)二月,楊世俊調(diào)兵仁當川,回民西去,遂追殺至李家店附近,屠殺甚多?!钡仁防?。如此天災人禍、浩劫之難,迫使先祖流離失所......
據(jù)敬榮記述,我先祖和李店鎮(zhèn)五方河王氏同屬一宗,據(jù)說五方河以前的神軸案上就有兩千余戶,家族興盛,經(jīng)考證屬實,但因軸案已丟失,時代久遠無法考究,故本支譜立貴雄為一世祖。
一世貴雄于同治年間響應朝廷號召,報名參軍到臨夏河州整治回民造反,臨行前將父親(被回民致傷,且年代久遠,姓名已不可考)、妻馬氏及家中僅剩的糜子(七格升子剩一格)托付于堂兄思雄及妻。貴雄在軍中沖鋒陷陣,英勇作戰(zhàn),不慎在一次戰(zhàn)役中失手落馬,因受傷無法繼續(xù)作戰(zhàn),被迫回家。到家后,父已早故,妻馬氏也被狼咬身亡。遂再艱難創(chuàng)業(yè),拾柴撿草、拓荒種地、苦心經(jīng)營。待光景有所好轉(zhuǎn),恰逢一老者攜兒帶女逃荒討飯至門前,閑敘間,老者覺貴雄為人正直,遂將長女段氏許配為其妻。段氏溫惠淑賢、持家有方,艱辛中撫育三男三女長大成人。
二世合清、義清、富清三公,幼沐家風、勤勞善良,以務農(nóng)為生。適逢大旱(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莊稼收成減半,村民艱辛備至,食不果腹。因曾祖母段氏治家有方、家境殷實,遂慷慨解囊,救濟一方百姓,深得遠近鄰人敬仰。
三世仍以務農(nóng)為主,弟兄12人,辛勤耕耘,謹記勤儉之家風。但時逢動亂年代,日寇橫行,時有抓壯丁事件發(fā)生。60年代又遭遇饑荒,父輩們食盡苦累,咽盡悲淪。他們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做人品質(zhì)和行為意志,為后世樹立了低調(diào)行事,挺胸做人的光輝典范。其中延景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被抓壯丁,1949年來信后再無音訊。唯來財入仕途,官至西吉縣檢察院檢察長,為人一身正氣、秉公執(zhí)法、兩袖清風、服務人民,深受百姓愛戴。
三代慈母始笄而歸王門,雖家境貧寒,她們不以為嫌,上奉雙親,下?lián)醿号?。尤逢庚子年?960)大饑荒,餓殍遍野,饑饉餓斃者,時有所聞。艱難時勢,唯其靠掙工分,挖野菜,撿柴火維持生計。其時人人嚼草咽糠,她們尚能口挪肚減,一碗清糊,半勺菜湯,均而勻之。以其母之大愛而艱難操持,方使各家人口之性命方得以保全。正所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span>
四世弟兄28人,秉承家風,時至80年代,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12)精神鼓舞下,各地農(nóng)村干部和社員群眾從實際出發(fā),解放思想,逐步地突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經(jīng)營體制,發(fā)展到包產(chǎn)到戶。眾弟兄秉承家風、與時俱進,大多以務農(nóng)為主,起早貪黑,為各自的家庭經(jīng)營出一片天地。其中金榮、文斌、發(fā)榮、永宏踴躍參軍,保家衛(wèi)國;金文先當民教七年,教書育人,后行醫(yī)40余年(1968-2008)。在農(nóng)村醫(yī)護及其匱乏的年代,扎根農(nóng)村,服務基層,數(shù)十年如一日,以嚴謹?shù)尼t(yī)風,高尚的醫(yī)德,救死扶傷,深受鄉(xiāng)鄰好評。
至五世、六世,瓜瓞綿綿,桂子蘭孫,恰逢盛世,家境日漸興隆。家族興旺,人才輩出,時至今日,有碩士研究生2人,大學本科13人,大專15人,或敬業(yè)于工作崗位,或就讀于國內(nèi)院校,或攜筆從戎,或身懷手藝,發(fā)揚工匠精神,創(chuàng)業(yè)致富,或正為中高考奮志苦讀。
綜觀我王氏一脈,歷經(jīng)戰(zhàn)亂與饑荒而幸存,繁衍七代,于困境中崛起,而今亦族旺家興,全靠先祖誠信立身,忠厚待人,男勤儉樸實,女貞靜淑賢。教育子女,勤儉持家,樹德立人,謹記家風,不忘先祖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團結(jié)一心,后輩兒孫積極進取,魚躍龍門,共圖鴻志。
本次修譜秉持先祖遺風,由金榮、仲科首倡孝行,眾弟兄共同商議、追本溯源,撰修家譜;由敬榮、仲科、發(fā)榮三人成立科考小組。敬榮記憶口敘,為人物生卒及歷史詳實起到很大的幫助,發(fā)榮填表打印,港復在工作之余抽空制圖造表,眾弟兄及侄男子弟隨叫隨到,為本次修譜力盡所能。
本人承蒙眾弟兄囑托作序,查閱《平?jīng)龈尽?、《靜寧縣志》等典籍,詳盡考證,集整資料,因撰修水平有限,遺珠紕漏在所難免,唯望后世子孫查缺補漏,沿時而增補。
唯望王氏后代對先祖厚山之功與海神之績永志不忘,瑾懷忠孝、廉恥之義,素報仁善禮智之舉,奉行光宗耀祖之為,標炳留名史冊之業(yè),自強不息,詩書繼世,承先啟后,興家隆族。
是為序
2022.5.19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