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李興祖生平大事記
(字緩庵號伯起)
一、公元1444年生于正統(tǒng)甲子年十二月六日。
二、公元1466年成化戊子年領(lǐng)鄉(xiāng)薦(22歲)。
三、公元1475年成化乙未年入秋闈,登乙未科進(jìn)士(31歲)。
四、公元1475年成化乙未年十月奉詔命任山東冠縣知縣。
五、公元1475年成化乙未十二月(父李春卒)丁憂去,冠縣百姓遮道泣留。
六、公元1478年成化已亥年,丁憂三年期滿,復(fù)職任山東鄒平縣知縣。成化十九年(癸卯年)春,鄒平縣百姓為李興立《鄒平政德碑》。
七、公元1482年成化癸卯年,擢升監(jiān)察御史,差直隸閱馬政。
八、公元1483年成化甲辰年,出巡淮陽,所至振揚(yáng)風(fēng)紀(jì),權(quán)貴斂跡。
九、公元1485年成化丙午年十一月,(生母閆氏卒)丁母憂去。(成化二十一年)
十、公元1489年弘治已酉年,終制服闕,復(fù)前職,任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弘治二年)
十一、公元1490年弘治庚戌年秋,監(jiān)殿試以密封,對讀積弊之久,則參之,俱蒙采納。
十二、公元1490弘治三年(庚戌年)四月欽點差巡按陜西,克盡職守,所至秋毫無犯、貪官污吏、豪軍強(qiáng)民、聞風(fēng)斂跡、不敢縱橫,在陜一年之間,封章(給皇帝上奏章)百余,辯明疑獄,平反死罪數(shù)十人,不避權(quán)貴。
十三、公元1492年,弘治五年,(壬子年)巡按陜西,因問理刑名,任法過當(dāng),被奸邪都御史韓文等,挾仇誣奏,因公毆人至死,徒罪為民送大理審問,擬定死罰后蒙吏部尚書王恕等眾文武大臣俱保,圣旨下,死罰減免流放廣西南丹戌邊。
十四、公元1493年,弘治六年,(已卯年)蒙圣恩,死罪減免,戌廣西南丹衛(wèi),長子李尚盡孝心,一路隨行,照顧生活起居,路過吳蘇,當(dāng)?shù)厥看蠓蛸浽娝蛣e。
十五、公元1494-1499年,在廣西南丹戌邊經(jīng)歷五年多,多次為當(dāng)?shù)毓賳T撰寫上疏奏章,陳情邊關(guān)軍務(wù)政事,深得當(dāng)?shù)毓倜駩鄞鳌?/span>
十六、公元1500年,弘治十三年庚申春,圣詔下放還,廣西眾文武官員,士大夫均至江邊,贈詩作畫送別。(57歲)
十七、公元1501年后,戌邊廣中未幾,蒙赦歸家,建友于堂,水心亭,明秀書舍,與弟恒庵,好古樂義,天性峭直,為文亢如其人,著有《西巡奏議錄》《從南錄》《嵩南野錄》等諸詩文,載家集中。
十八、公元1508年明正德三年,(戊辰中秋)撰《嵩縣志前敘》《重修南岳行祠記》,戊辰孟冬,李壽資助能仁寺重修竣工,李尚撰《重修能仁寺記》碑文,御史為石碑篆額,嵩縣知縣顧正、縣丞曲洋等署名立石。
十九、公元1510年明正德五年,庚午秋八月十八日卒,享年67歲。河洛嵩三學(xué),公舉鄉(xiāng)賢,蒙巡按李批曰“崇德報功,吾道美事”。即涓吉制主,送入鄉(xiāng)賢祠,崇祀河洛嵩鄉(xiāng)賢祠。錄省郡縣志。
十八世孫善堆拜錄
公元2021年3月3日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