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呂氏十四世祖呂士英的“十二字派”
十四世祖呂士英在他修草譜序中寫道:“與族眾商議,同修草譜,以聯(lián)眾支,以敦一本,庶后世子孫,尊卑有等,親疏有分,庶不至亂,宗不至為婚,而不孝之罪亦庶乎免焉”。為了達成他的意愿,即在民國十二年(1923)慎作“十二字派:士以文章華國,人惟忠厚傳家”。自此以后,呂信后裔必須以此十二字字序起名,逐步達到本是同根生,長晚分明的目的。但民國十二年前后,正是社會動亂,民生艱難,文化匱乏,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對于“十二字派”傳授,可能有半個世紀的時間差,這是歷史造成的客觀事實。如:雖然是同一個字的字派的宗親,但其中間相隔二、三世人的情況,也是客觀存在的。但只要是按宗譜上十二字派起名字的勿論先后,那就屬呂信后裔一脈相承。
在拜讀十四世祖呂士英在修草譜時寫的序后,可以看出他的寫作功底和思維邏輯。他所寫作的“十二字派”,含意深遠,表達出他治國興家,有國才有家的愿望和社會哲理,也是對族人為人,興家樸素真誠的教誨。
自我兒時知事后,就知道隨州呂信后裔字派十二個字,不知道是什么含意,但我想它可能表達一個意思。通過多年斷斷續(xù)續(xù)地揣摩思考,有所感受,現(xiàn)試談“十二字派”:
字派的前六個字“士以文章華國”。士,泛指知識分子,是當時社會各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封建王朝時期就有“得士心亦得民心”的說法。當時都是指那些有文化、有知識、有理想的人群。一九一二年,孫中山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成立了中華民國政府。十四世祖呂士英寫作字派是一九二三年,正值社會動蕩,百廢待興的年代。俗言說得好,打江山靠“武”,治國靠“文”。即需要有識之士為國家、文化、教育、法制等出謀獻策?!罢隆保粗父鞣N章程、法規(guī)、制度。都要靠文人把它建立健全起來,做到以法治國。希望有識之士與工、農(nóng)、兵、商等社會力量一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
字派的后六個字“人惟忠厚傳家”,人可能是指社會上所有的人,但作為呂氏家譜的字派,我認為是指對呂氏族人、家庭、呂氏群體。社會活動和生活中,惟有或者說必須按“忠、厚”二字去作。“忠”: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社會、忠于職守、忠于家庭、忠于親友、忠于族人···.··?!昂瘛?,要求族人要注重各自的道德修養(yǎng),即指道德的方方面面,如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大公無私、不圖名利、實事求是、以誠待人、遵老愛幼、和睦親友、仁義孝先。具有一定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順其自然達到“厚德載物”的目的,如此發(fā)家致富的應代代傳承,使之一代更比一代強。
信公十六世孫文鵬
二0一八年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