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續(xù)修汪氏族譜,祖陵立碑,了卻祖愿
2018年,尋根安徽,天意祖德,終達圓滿。大雁回巢,魂歸故里,始祖魁龍公九泉之下也可含笑安眠。往事如煙,滄海桑田,追憶過往,不禁思緒萬千,看到祖先清朝乾隆年間為了生存,逃荒避難,千里迢迢來到內(nèi)鄉(xiāng),更名立足,創(chuàng)業(yè)維艱。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距今二百八十余年,作為后人,我們應傳承祖德,秉承祖訓,弘揚族義,續(xù)修家譜,祖陵立碑,了卻祖愿。
三修族譜,魁龍公墓陵立碑、修葺等任務,在廣大宗親的鼎立支持下,現(xiàn)已全部告竣。特別是得到安徽老家宗譜十三修理事會會長汪自財,名譽會長汪德柱、汪之榮、汪德環(huán)、汪之錄,秘書長汪守池等人的親切指導;汪建敏宗親在百忙之中專門跑到內(nèi)蒙古考察石質(zhì),精心挑選,最終給我們捐獻了一塊質(zhì)地上乘的魁龍公始祖墓碑;汪丙昂宗親,雖遠在成都,但情系家族,自己出資請專業(yè)畫家給我們繪制了魁龍公像;汪玉才、汪長年、汪君立、汪石頭、汪丙華、汪建中、汪君凱、汪君崇、汪中朝、汪玉興等捐款數(shù)額大,捐款積極;劉興卓,今年已八十五歲高齡,但能顧全大局,踴躍捐助;出門閨女汪君荷、汪君瑞、汪君媛、汪改蘭、汪君倩、汪瑞層、汪海燕、汪秀香、汪小蓮、汪君盼、汪青云等身在異鄉(xiāng),心系家門,她們在女宗親中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汪海定、汪大國、汪生林、汪長安、汪獻有、汪子強、汪富國等宗親,雖然家境較貧,有些還是貧困戶,但為了續(xù)修族譜,毅然決然拿出自己少有的積蓄增磚添瓦;還有汪石頭宗親,雖年已七旬,但干起事來從不馬虎,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自從續(xù)修族譜開始至今,我們走遍了族人所屬區(qū)域的鄉(xiāng)鄉(xiāng)、村村、戶戶,所到之處受到族人的熱誠歡迎和積極配合。在此,對這些族人及上述宗親深表感謝,特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編纂的日日夜夜里真是百感交集,曾幾度拿起筆又幾度放下,看著那破損、殘缺的一修布譜,記載不全的二修二門、三門族譜,新登族人名單,想到祖先們生存之艱辛,或許一個人,或許一家人,或許空著手,或許挑著擔,餐風露宿,流離奔波……,每當心上受了委屈想要放棄時,細想祖先從安徽遷到這里,一路走來,實屬不易,總覺得他們時刻在鞭策著自己,使得在昏沉中猛醒,又回到那枯燥,繁復的編排之中……。編修家譜不僅僅是懷念過去,更重要的是開創(chuàng)未來,凝聚族人,喚起族眾敬祖愛族之心和責任感,從而振興家族。愿我族眾永遠和睦相處,互通音訊,尊老愛幼,發(fā)揚先祖之美德,共享天下之太平。
古人說得好,親只有三代,而族有萬年,我們這支自八十四世祖魁龍公從安徽的大別山,受盡磨難,遷徙至豫西的伏牛山。雖歷史久遠,滄桑巨變,但汪氏家族,祖德承傳,族風親和,人丁興旺,后裔枝繁葉茂,賢能輩出,在這塊土地上耕耘著希望,創(chuàng)造著文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許多人走向了南陽、鄭州、新疆、成都、遼寧、北京等全國各地,真可謂碩果累累,人才濟濟,可以說我們是無愧于列祖列宗,無愧于子孫后代。
在經(jīng)濟社會浪潮的沖擊下,極個別宗親的宗族觀念淡薄,拒絕捐款,冷嘲熱諷,情如蟬翼,使人們?yōu)橹?,這樣怎能談得上合族團結(jié),富家強國呢?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大多數(shù)宗親還是表現(xiàn)良好,只有我們眾志成城,齊心協(xié)力繼承先祖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創(chuàng)新,與社會同步發(fā)展,團結(jié)宗親,才能共譜時代凱歌,共建美好家園!
家譜編撰,看似簡單,實很繁雜,從開始的策劃,召集大家議商,聽取眾人意見,排查摸底,下去積資收費,又根據(jù)上兩次修譜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考證,尋根溯源,全面整理,最后匯總、校對、抄寫,才正式定稿,故工程之繁,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為了更加豐富本譜內(nèi)容,特增加了照片,尋根安徽聯(lián)誼交接,魁龍公墓陵修葺立碑儀式,各位族人的家庭及本人的簡要介紹,去世人的影像及簡歷等等??傊且嵝讶藗?,團結(jié)友愛,飲水思源,樂善好學,勤奮進取,了解家史,熱愛家族。
在本次修譜和編撰的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排除一切困難,力求修譜盡量完善。我們嚴謹負責,補漏拾遺,查證求實,不辭勞苦,但因時間倉促,精力有限,族人散居較廣,續(xù)譜任務很難做到十全十美,譜中有些數(shù)字、地名、人名、職務、圖片等全憑族人提供,盡管著力編撰,亦難免有疏漏不整之處,敬請族人和有識之士批評指正,多多包涵。
內(nèi)鄉(xiāng)族譜三修理事會
九十一世裔孫 汪丙華 作
二○二一年三月一日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