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越氏家譜》(盤西里·五龍都二甲)之續(xù)編工作,在起淑良公主持下,歷時八年余終于喜成付梓。此乃越氏家族一大盛事。把鄂爾多斯市及周邊地區(qū)同宗越氏族人聚合入譜,增加了我越氏一放之親切感、凝聚力,實乃百年來的功德之事。
鄂爾多斯市及周邊地區(qū)越姓族人,皆系清朝嘉慶年間居住在陜西神木縣先祖“云”字輩倆兄弟之后裔,自先至今已歷二百余載。現(xiàn)子孫已生齒日繁,根深葉茂,族人遍布國內外。
由于年代久遠、歷經(jīng)戰(zhàn)亂、災荒以及文革等諸多原因,族譜和有關重要史料或損毀或遺佚,僅有字輩排行二十字傳承下來,又因許多族人廢用譜字取名,造成世系字輩前后不接而亂象橫生,若不及時籌修,恐屬系世字輩難辨,重修家譜成為當務之急。多年來族人多次共議續(xù)修家譜,終于2012年春成立越氏家譜編輯委員會,承擔修譜重任,不負家族之重托,全面主持編續(xù)修家譜,從整理材料,編排,修改校對完成初稿,到初稿出清樣本及清樣本修改核對,歷時八年。此舉乃古不負宗祖,今澤被族人,后恩及子孫之壯舉,實為功德無量,彪炳千古。
此次修譜,編委會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理清確定始祖脈絡源流。我族為越國之后,以國為姓,源出浙江紹興,千余年輾轉遷徙,透迤北上,徙居于陜西省神木縣數(shù)載,繁衍生息數(shù)代。后因戰(zhàn)亂或災荒緣故,清末及民國初年子孫拓墾開荒,在蒙界地放星逐步遷徙至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原伊克昭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等地。二、理順了各地族人的屬系。根據(jù)族人居住分散、史料難考等實際情況,編委會依照祖先遺志確定了家族范圍,即以先祖“云”字輩兄弟二人組成兩大越氏本系-由陜西省神木縣孫家岔鎮(zhèn)海灣村(原道不賴溝即盤西里五龍都·二甲所系)向鄂爾多斯、烏海市、巴彥淖爾市等地區(qū)遷徙之越氏子系,均屬此次家譜續(xù)編的范疇。三、確定了排行字輩。此次修譜仍沿用了先祖口傳排定之譜字輩分,即“云、鴻、在、兆、世,淑、祖、繼、先、明;統(tǒng)、攏、經(jīng)、緯、線,官、清、民、自、安”。后輩子孫自頒譜日起,按本譜世系字輩命名或知曉自身所屬譜字輩分,勿越世系,以防迷亂無序。四、編輯主要采用文字敘述、名錄、圖表、照片相結合等形式,盡可能表述清楚歷史背景、遷徙原因、發(fā)展狀況、族人名錄、名人簡歷、軼事等情況。家譜中收集本氏族居住地市級行政地圖、奉資名錄、照片等。編輯名錄,依輩次順序排列。五、收錄各支系現(xiàn)有人口,并新增了族人的文化程度、行政職務、生平簡歷等項目。為宏揚越氏家族中優(yōu)秀人物和事跡精神,激勵后人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對越氏族人中部分優(yōu)秀人物收編了“越氏驕子”專篇。六、進一步完善越氏人文史料。
總之,編纂家譜事緒繁雜,人力、物力、財力工程浩瀚。主觀上力求做到真實完美,一戶不漏,一人不少。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歷史原因,時代變遷,斗轉星移,部分物件早已蕩然無存,造成淵源難稽。本譜只能簡單記載,盡力而為,盡管編譜歷時八年,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但仍難免掛一漏萬疑團未釋在所難免,尚有譜牒不全和聯(lián)宗遺漏之痛。敬請先輩陰靈諒解,殷切希望后輩子孫繼續(xù)追蹤溯淵、承前啟后斟酌斧正。
越氏家譜編輯委員會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