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 居
先氏源于出自杜姓,以祖名為姓氏。相傳周大夫杜伯的兒子在晉國做官,被封在先邑,他的子孫于是有以先邑為姓。晉文公提拔他的后人先軫為中軍元帥,執(zhí)掌國政。先軫曾率領晉軍在崤山一帶打敗秦軍,他的兒子先且居后來繼承中軍元帥,在彭衙再一次打敗秦軍。先且居的子孫以他的名字中的“居”字作為姓氏,稱為居氏,世代相傳。居氏得姓始祖先且居。居氏源出于先氏,春秋時期,晉國的先軫和先且居父子曾先后擔任晉國的中軍元帥。分別在崤山和彭衙打敗了秦軍。為晉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先且居的子孫因祖上的業(yè)績而感榮耀,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氏,稱為居氏。故居氏的得姓始祖就是先且居。
二. 范 士
以邑為氏,據(jù)《元和姓?》及《通志·氏族略》載,帝堯裔孫劉累之后,在周為唐杜氏,遷于杜邑(陜西西安東南),時稱杜伯。周宣王殺杜伯,其子?叔逃奔晉國擔任士師。曾孫士會,食采于范邑(河南范縣),世稱范武子,子孫逐有范氏。
三. 隨 隋
隨姓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為周代時有諸侯隨國,其后人以國名為氏。周代有隨國(今湖北省隨縣),是周同姓諸侯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成為楚國附庸國,其后裔以國名為姓,稱為隨氏;2.出自祁姓杜氏,為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士會之后,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有大夫士會,字季,輔佐晉文公、襄公、成公、景公,于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率師攻滅赤狄,晉升為中軍元帥,兼任太傅,執(zhí)掌國政,修訂法規(guī)。士會食邑于隨(今山西省介林),后又食邑于范(今河南省范縣),其子孫以邑名為氏,是為隨氏和范氏。
隨姓,在隋代時,去掉走之字,是為隋姓,從此又分為隨姓和隋姓,隨、隋兩姓源流相同。
四. 劉
為中華第四大姓。起源有三:1.源出于祁姓。相傳帝堯姓伊祁,他的子孫有一支以祁為姓,被封在劉國(河北唐縣),后代稱為劉氏;2.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孫子士會在晉國任士師,晉襄公死后,士會去秦國接公子雍回國繼位,因晉國國內(nèi)有變故而留在秦國,其后世取姓劉(即“留”之意);3.源出于姬姓。春秋時,周匡王封小兒子王季于劉邑(河南偃師縣南),號劉康公,后代也稱劉氏。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