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家譜網(wǎng) 魏姓宗親網(wǎng) 魏姓家譜族譜簡介 魏姓簡介
魏姓,晉國六卿之一,是當(dāng)代中國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魏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于今山西芮城縣北。后魏國被晉國消滅,封給大夫畢萬,后人以邑為氏,尊畢萬為得姓始祖。 [1-2] 截至2013年,魏姓人口大約占中國人口的0.45%,總?cè)丝诖蠹s有570萬。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約占魏姓總?cè)丝诘?8%。
姓氏源流
源流一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時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終發(fā)展為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后被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姓魏,已有4000年歷史。 [3]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領(lǐng)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于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弟畢公高于畢,在今陜西咸陽北,是為畢國。遷封魏國于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輔佐晉獻(xiàn)公,于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xiàn)公封畢萬于魏地,建立另一個姬姓魏國。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于三家分晉事件自立為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強(qiáng)大的魏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歷史,史稱魏姓正宗。 [4-5]
源流三
魏姓出自羋姓,戰(zhàn)國時秦國大臣魏冉,為羋姓之后裔。秦武王去世后,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秦昭王),曾長期任秦相,封于穰(今南陽鄧州穰東一帶),號穰侯,魏冉之族后裔皆姓魏,這支魏姓有2300年歷史。 [1]
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數(shù)民族漢化改姓或?yàn)樯贁?shù)民族固有之姓。源于氐族,南北朝時期孝文帝到洛陽后,向百姓征重稅,民不聊生。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氐族人王元壽聚眾萬人起義,自號“沖天王”,改姓名為魏揭,對抗北魏王朝,但最終被鎮(zhèn)壓。魏揭被殺,其余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3]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nèi)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漢姓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漢姓為魏氏、周氏、吳氏等。在土家族、彝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1、梁溪魏氏宗譜: 十六卷:[無錫]
題名梁溪魏氏宗譜: 十六卷:[無錫]
作者魏鶴舫等纂修
版本民國36年(1947), 木活字本
居地江蘇, 無錫
堂號親睦堂
先祖/名人始祖:[宋]魏勝; 始遷祖:[宋]魏昌; 本支祖:[宋]魏思達(dá)
摘要南宋初,有諱勝者,宿遷人,戰(zhàn)歿清口;子昌,負(fù)尸葬惠山泉亭,卜室虹橋,以守父墓,譜尊之為虹橋始遷祖。昌又五傳曰思達(dá),贅居本邑玉祁黃巷,是為黃巷支祖。卷一譜序、題句、祠堂記、碑銘、規(guī)訓(xùn)、登科名錄,卷二至四誥敕、奏疏、像贊、墓圖、祠圖、傳、詩、壽序、行述,卷五至十六世系、世表。有文天祥、奚則文撰序。
索取號925124-39
2、馀姚長泠魏氏宗譜: 三十二卷
題名馀姚長泠魏氏宗譜: 三十二卷
作者魏陳富續(xù)修
版本民國38年(1949),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馀姚
堂號敬愛堂
先祖/名人始祖:[宋]魏嶢; 始遷祖:[宋]魏滁德
摘要始遷祖滁德,行明八,嶢子,南宋嘉定間自馀姚蘭風(fēng)鄉(xiāng)徙邑之開原鄉(xiāng)一都長泠。卷一目錄、新序,卷二原序,卷三跋、譜引、譜考、譜說,卷四凡例,卷五誥勅,卷六列傳,卷七像說、祖像,卷八傳、贊、節(jié)孝錄,卷九堂記、詩文、祠規(guī)、祭文,卷十至三十二系表。有魏鮧、史浩、劉珙、魏峴、陳卓、程元鳳、完澤、宋濂、楊士奇等人作序,蕭蠫、婁師德、江萬里、周必大、楊維楨、宋瞡、真德秀、趙普、劉珙等題贊。
索取號913089-118
3、魏氏太廉堂進(jìn)主冊: 一卷:[暨陽]
題名魏氏太廉堂進(jìn)主冊: 一卷:[暨陽]
作者(清)魏彭年纂修
版本清光緒10年(1884),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諸暨, 暨陽
堂號太廉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元]魏云
摘要參見清魏漢林修《暨陽魏氏宗譜》條目。是冊為該族供奉祖宗牌位次序記錄。依次載序、進(jìn)主字第、進(jìn)主冊、領(lǐng)譜號、祠產(chǎn)田畝字號。
索取號2419
4、魏氏重修族譜: [平江]
題名魏氏重修族譜: [平江]
作者(清)魏騰蛟等纂修
版本清嘉慶2年(1797),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 平江
堂號鋸鹿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唐]魏惻; 本支祖:[宋]魏紹富
摘要先世於唐季由山東益都縣開化鄉(xiāng)遷湖南平江縣青芬村,數(shù)傳至惻,由青芬再遷邑之大橋。惻四子,其中第三子紹富,南宋高宗時始居洞口之青竹灣。是譜即居青竹灣支修。卷首譜序、源流、遷徙、墓志、傳記、家教,卷三為世系。
索取號2430
5、湘鄉(xiāng)魏氏四修族譜: 十二卷:[湖南湘鄉(xiāng)]
題名湘鄉(xiāng)魏氏四修族譜: 十二卷:[湖南湘鄉(xiāng)]
作者(清)魏士翀等主修
版本清光緒24年(1898),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 湘鄉(xiāng)
堂號十思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明]魏林
摘要始遷祖林,字朝八,明中葉自金陵遷居湘鄉(xiāng)。卷一敘、目錄、凡例、誥封、傳贊、壽敘、職銜、節(jié)孝,卷二祠堂圖記、祭儀、祠規(guī) 、家規(guī) 、規(guī)訓(xùn)、戒溺女文,卷三契據(jù)、碑記、墓志,卷四墳圖、墓表,卷五至十二服制、世系。
索取號946244-55
6、魏氏五修族譜: [湖南]
題名魏氏五修族譜: [湖南]
作者[作者不詳]
版本清,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
堂號鋸鹿堂
摘要存卷為明代徙居善化之公迎支世系。
索取號2422
7、魏氏五修族譜: 十七卷,首三卷:[湖南常德]
題名魏氏五修族譜: 十七卷,首三卷:[湖南常德]
作者魏祖芳等主修
版本民國38年(1949),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 常德
堂號文耀堂
先祖/名人先祖:[明]魏榮權(quán); 先祖:[明]魏榮德; 始遷祖:[明]魏榮華; 分支祖:[明]魏伯暹; 分支祖:[明]魏伯選; 分支祖:[明]魏伯遺
摘要明永樂間,有榮權(quán)、榮華、榮德三兄弟自江西酆城縣拖船埠遷湘。權(quán)、德居桃源縣;榮華占籍常德府城,為始遷祖。榮華三子:伯暹、伯選、伯遺,鼎足而為三大房,裔孫散居武陵、龍陽兩邑。卷首上載譜序、壽序、傳略、服制圖、宗規(guī)、譜例、歷屆修譜董事題名,卷首中為祠圖、塋山圖、祠記、遺產(chǎn),卷首下世系圖、始遷祖榮華公紀(jì),卷一至十七三大房世紀(jì)。
索取號906683-702
8、魏氏家譜: 不分卷
題名魏氏家譜: 不分卷
作者[作者不詳]
版本清, 刻本
先祖/名人始祖:[明]魏成; 名人:魏天賞
摘要始祖成,元明間人,官遂平縣。譜存世系、誥敕。清翰林院內(nèi)閣大學(xué)士魏天賞出此族。
索取號2418 魏姓家譜網(wǎng) 魏姓宗親網(wǎng) 魏姓家譜族譜簡介 魏姓簡介
9、魏氏總譜: [江寧]
題名魏氏總譜: [江寧]
作者[作者不詳]
版本清, 木活字本
居地江蘇, 江寧, 上元
先祖/名人始遷祖:魏純孝; 本支祖:魏思齊
摘要先祖佚名,以官稱校尉,由淮甸渡江,寓中山之下塘。七傳而至純孝,始遷上元之魏莊,為魏莊祖。純孝三子,別為東、中、西三房。存卷載魏莊思齊公支世系。思齊公,東房祖也。
索取號2432
10、山陰吳塘魏氏宗譜: 十卷
題名山陰吳塘魏氏宗譜: 十卷
作者(清)魏永義等纂修
版本清咸豐8年(1858),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紹興, 山陰
堂號太廉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元]魏明六; 先祖:[元]魏千一
摘要始遷祖佚名,行明六,元至元間隨父千一由浦江遷山陰溫泉鄉(xiāng)吳塘。卷一、二譜序、傳記、節(jié)錄史記魏世家文、敕命、像贊、議單,卷三至五系圖,卷六至十行傳、譜遺。有宋余端禮、陸秀夫序。
索取號925114-23
11、暨陽魏氏宗譜: 四十八卷
題名暨陽魏氏宗譜: 四十八卷
作者(清)魏欖盡纂修
版本清光緒28年(1902),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諸暨, 暨陽
堂號太廉堂
先祖/名人始遷祖:[元]魏云
索取號2415
12、
魏氏族譜: [潤州]
題名魏氏族譜: [潤州]
作者[作者不詳]
版本清, 木活字本
居地江蘇, 鎮(zhèn)江, 潤州
先祖/名人始遷祖:[宋]魏勝; 先祖:魏城; 先祖:魏坊; 先祖:魏墟; 先祖:魏坦; 先祖:魏五; 本支祖:魏允泓
摘要參見清魏曉方修《潤東葛村魏氏重修族譜》條目。坊子五,是為其幼子允泓支譜。卷一世系,卷二年表。
索取號2423
魏姓家譜網(wǎng) 魏姓宗親網(wǎng) 魏姓家譜族譜簡介 魏姓簡介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