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修譜艱辛路 敬祖勵后源流長
《崇陽籍漢陰沈氏族譜》序一
沈鵬
地圖上的秦巴地區(qū)有條河,名為芭蕉河,從安康鳳凰山主峰鐵瓦殿起源,向南一路奔走流淌,四季不竭。攔路的是紅巖梁、干樹婭、青山咀,順路的是官地溝、譚家院子、林家染坊,終究要和大漲河相會,義無反顧的歸于漢江。山高水遠、雞鳴狗吠、晴耕雨讀,這是我幼年、童年的生活場景,這樣的環(huán)境,在陜南有著無數雷同相似的地方。散居在漢陰縣漢陽、漩渦一帶的沈姓族人,因其濃重拗口的湖北崇陽方言,自豪于"沈家崇陽人"的稱謂,也樂于被鄉(xiāng)鄰們另眼相看。似乎沈姓有其搬遷大移民的先行史,對長江中游故鄉(xiāng)崇陽的惦念與守望,血脈間、骨子里便陡生了諸多的自信和堅韌。
幼小的時候,和長輩交流不會講崇陽話,是我輩最難解的煩惱和尷尬。等到會識文斷字,聽長輩們講述族人徒步肩挑、逆流而上、破荒耕種、行俠仗義的故事,翻閱曾祖父手書的自述族譜遺本,油然生出對家族歷史一探究竟的迫切愿望。族人從哪里來,離鄉(xiāng)遷移的原因,經歷的悲痛磨難,生存的經驗法則,發(fā)展的利弊得失,等等問題,都成了困擾自己多年的一個心結,也演化成一種堅定的使命和責任,基于上述因素,沈氏家族密碼信息是有待于挖掘整理,更應該去分析研究。
2009年春,我通過網絡平臺先后聯(lián)系到湖北赤壁市、崇陽縣的部分沈姓宗親,開始了家族信息的持續(xù)交流,在各位沈氏族親的積極支持下,也萌生了收集家族信息修編族譜的愿景。2012年6月,湖北崇陽縣宗親沈鐵橋夫婦、沈茂華,赤壁宗親沈少華應邀來漢陰縣訪問沈氏家族,看族人、敬先輩、查文獻、敘親情,漢陰、崇陽兩地沈姓族人第一次面對面暢敘家族源流,展望美好未來。同年國慶假期,我和還平爹、衍福叔等4人代表沈氏家族乘火車回湖北崇陽縣尋根問祖,參加了湘鄂贛皖豫渝川陜沈氏宗譜聯(lián)修工作會議。期間,翻山越嶺拜謁了崇陽縣天城鎮(zhèn)、青山鎮(zhèn)、港口鄉(xiāng)、肖嶺鄉(xiāng)和江西修水縣多處沈氏宗祠和先祖墓地,追尋先輩們遷徙奔走的歷史印跡;探訪了沈氏族人和集中居住村落,所到之處均受到族人熱情接待和至尊禮遇,真的是鞭炮鳴響鑼鼓喧天;在這種樸素的待客儀式上,我輩暖意融融,品食麻花、肉糕、薯粉坨、雷竹筍等傳統(tǒng)美食,感受崇陽味道和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夢回先輩們在楚南"諸山崇聚"之地與天地拼搏奮斗的光陰歲月,仿佛漢陰與崇陽雖距八百余公里遙望卻也是秦風楚韻、山水相依、血脈互通、情濃于水。
據湖北崇陽《沈氏宗譜》記載和長輩口耳相傳:乾隆丁亥年,我族先祖貴朝公自湖北武昌府崇陽縣天城鄉(xiāng)十都里雙港保三合攏口沈家墩上移居陜西興安府漢陰縣漢陽坪鋪火石梁。十二年后的乾隆己亥年,貴朝(隆朝)公叔輩盛文(興文)公祖上亦從崇陽縣遷移陜西漢陰漢陽坪燕子巖定居。清朝《墾荒令》的頒布,加快了湖廣移民填川陜的進程,至乾隆初期,已形成移民進川陜的高潮,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湖北崇陽沈氏先祖加入了流徙輾轉的洪流中。遷陜先輩皆是俠肝義膽之人,且身懷高強武藝,得以在萬重山水長途跋涉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平安順遂。漢陰縣南部山區(qū)相對于月河川道,算得上是真正的僻壤荒野,漢陽坪火石梁上的燕子巖、紅巖梁上的獅子巖、蔣家寨下的沈家大院子,都鐫刻了先輩們劈荊斬棘、開荒種蕎的堅實足跡,形成了戰(zhàn)天斗地、漁樵耕讀的進取精神,凝聚了團結互助、崇德尚善的的家族風氣。
以《禮記·中庸》中"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的思想追溯家族源流,我輩亦得到諸多值得傳承發(fā)揚的為人處世之道。經過255年的歲月更替,漢陰縣漢江、渭子溪、芭蕉河、大漲河流域﹣﹣地處山南水北的這方肥沃土地,以其泉水甘甜、五谷豐登滋養(yǎng)著這方百姓,沈姓族人與當地友鄰和睦相處,相融共生,分枝發(fā)芽,開花結果,現已發(fā)展壯大成一支七百余人的大家族,有精忠報國者壯烈捐軀,有教書育人者桃李滿天下,有無私奉公者清廉為民,有學術專攻者公派留學深造,有經商興業(yè)人誠信四方,有平凡普通人遵紀守法淳樸善良……
十余年來,沈姓家族以還平公為首的族務服務領銜者數十次宣傳動員、會商討論、落實責任、督促協(xié)調,歷經多層面爭論考證、去偽存真、查漏補缺、集思廣益,圓滿完成了修編《崇陽籍漢陰沈氏族譜》的各項目標任務。總的來說,以其團結互助、各顯身手的共識,孝親敬老、庚續(xù)血脈的原則,迎難而上、拼搏進取的精神,挨家挨戶登記信息,梳理明晰長幼之序,引經據典還原歷史,匯集成一部承載著大愛親情的家族文書。
歸納起來,這部族譜既是對江西九江市四省聯(lián)修《中華沈氏宗譜》和湖北崇陽縣《沈氏宗譜》的溯源傳承,也是對蘭馥祖父、香藻祖上兩部手書家譜的整理接續(xù),更是獻給崇陽籍漢陰沈氏族人的精神財富。在浩若煙海的家譜叢林中,《崇陽籍漢陰沈氏族譜》終然會以其四個顯著特點熠熠生輝。
一是世系源流有其根本。沈姓始祖聃季至漢陰沈氏"樹"字輩共147世孫,無論是主桿次枝,還是派行演變,均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其體例完備周全,考訂細致嚴謹,詳略取舍得當,使得沈氏家族歷史記錄翔實,源流脈絡清晰,族人引以為豪。
二是提煉家訓敦宗睦族。本族譜集采眾長,凝煉成祖訓家規(guī),成為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精髓。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等均有具體體現和要求。也記載有先輩族人嫉惡如仇、奮發(fā)有為、造福桑梓的典型事跡,對族人和后代有著深遠的警示教化作用。
三是新續(xù)字派長衍吉祥。我族派行延續(xù)從湖北崇陽帶來的40字新派派行歌,目前已繁衍至27輩,其藏頭詩"榮華富貴.金玉滿堂"承載和寄托了先輩對族人們的美好祝愿,其神奇的文字符號激勵著每一個沈氏族人心懷夢想,追求卓越。為體現延綿不斷、長衍吉祥,族務管理者充分征詢各房意見,反復推敲研究,在藏頭詩"榮華富貴金玉滿堂"字派的基礎上,以"元亨利貞"為藏頭詩,續(xù)擬了20字的派行歌,完成家族神圣的歷史使命,永續(xù)造福子孫后代。
四是風俗禮儀傳承文化。為了讓族人不忘歷史,感恩先祖,發(fā)揚傳統(tǒng),自強不息,我們搜集整理了崇陽縣、漢陰縣民間的部分風俗禮儀,形成了家族成員在日歷節(jié)氣、婚喪嫁娶等禮儀活動中的具體條規(guī)和文書規(guī)范,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必將給族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也一定會為地方文化挖掘貢獻沈氏家族力量。
面對這樣一部族譜,相信每位讀者一定會在字里行間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以人為鏡知得失也好,自檢反思明事理也罷,終將是要對先祖致敬緬懷,對家族祝福歌頌,對社會貢獻和睦。
這是我們修編族譜一以貫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衷心祈福歲月靜好,親情永續(xù),人才輩出,家族興旺!
二0二二年七月三十日凌晨于陜西漢陰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