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序
國有史,縣有志,族有譜,中國歷史文化三大支柱。木有根,水有源,樓有基,遼東發(fā)源,清乾遷徙,永志不忘。逢2022年,家國興運,民和人旺,我仝氏宗親追溯世系,瞻仰先人,訪宗門,認宗親,共建家譜,以締結溵川仝氏延綿血脈、光大祖先之初衷。
河南省商水縣,古稱溵川。清朝乾隆年間,我始祖振周公攜張氏太君一家三代六口,背井離鄉(xiāng),遷入今河南省商水縣姚集鎮(zhèn)仝鄧樓村定居,距今已有270多年。二世祖應舉公配彭氏太君,生三世祖世登、世臣,世登公配劉氏太君,膝下無子;世臣公配張氏太君,生五子,分別為俊士、俊越、俊超、俊炳、俊秀,史稱“老五門”。其中行五俊秀公配魏氏太君又生五子,史稱“小五門”。自此吾仝氏一族世代繁衍,薪火相傳,至今根深葉茂,已傳至第15代,在世人口多達221戶882人。曾經的“鄧樓”村名,也因仝氏一族的興旺發(fā)達,而逐漸變成了“仝鄧樓”村。
溵川仝氏家族文化底蘊深厚,單從先祖前十二世的輩字就可以略知一二:振、興、世、俊、尚、萬、章、元、子、家、天、寶的字輩排序,不僅符合輩序章法,而且字意寬廣深遠。尤其是尚、萬、章、元的輩字定義,尚仁、尚義、尚禮、尚智、尚信世祖的名諱,既體現(xiàn)了先祖精深的文化修養(yǎng),也蘊含著對后人前途之殷切期望。先祖名諱之考究,輩份之嚴謹,常令吾族后輩嘆服。受先祖感召,2010年清明節(jié)立碑祭祖之時,我們專門邀請了當?shù)刭Y深教師劉書劍先生,為溵川仝氏族人續(xù)定了64輩字序,即振應世俊、尚萬章元、子家天寶、承繼恒廷、彪偉剛健、敬崇和謙、清厚毅善、博宏哲堅、昆峰柱云、林樹明山、東陽輝耀、金光永年、民樂康富、國慶邦安、興達昌瑞、豪凱長傳。此字序,既為傳承先祖文化意愿定制章法,亦讓激川仝氏后人起名立世有據(jù)可查,尚能密切家族親情,增強凝聚意識。
激川仝氏家族堪稱中醫(yī)世家。相傳,一世祖振周公是一位清代有名的郎中,舉家遷徙時,手舉“妙手回春”標示牌,身挎藥料布袋,一路走街串巷,靠行醫(yī)治病維持遷徙生活。受一世祖長期熏陶,激川仝氏中醫(yī)人士代代相傳,直至傳承今日。單說九世祖,就有子俊、子房、子忠、子彬四位先生,皆是自幼苦讀醫(yī)學典籍,跟隨祖輩懸壺救民,不僅對中醫(yī)理論心領神會、融匯貫通,而且醫(yī)技高明、各有所長。子俊公擅治疑難雜癥,子房、子彬胞兄弟世祖擅長中醫(yī)兒科,子忠公擅治兒科蕁麻疹、痢疾等,慕名問診患者絡繹不絕,受邀出診足跡遍布方圓數(shù)十里,為當?shù)匕傩瞻衙}問診,解除病痛,頗負盛名。十世祖家林受父親子俊公熏陶,十世祖寶珠、寶靈受父親子彬公真?zhèn)?,十一世孫四恩公受祖父子房公影響,中西醫(yī)結合醫(yī)治,醫(yī)術精湛,聞名四方。十一世孫新山、松山、喜來、中山、金山,十二世孫治有,均繼承家學淵源,不忘守正立新。
溵川仝氏家族人才輩出。據(jù)傳,七世祖老文公廣交當?shù)厝嗜酥臼?,仗義疏財,為家族帶來不少庇佑。這在當時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里,顯得尤為重要。“仝龍仝虎鬧東岸”的故事,充分彰顯了他在族人中的威望。九世祖子玉公精于通商,富甲一方,常常周濟窮困,至今眾口交傳,記憶猶新。建國以來,吾仝氏族人積極投身革命,踴躍參加祖國建設者層出不窮,數(shù)十位志士遍布省、市、縣、鄉(xiāng)國家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行政職位從科級、處級直至副廳級;技術職稱從普通技術員到工程師、設計師,亦有企業(yè)高管公司副經理、總經理。十一世孫貴斌公,1950年參軍,奔赴朝鮮戰(zhàn)場,火線入黨,屢立戰(zhàn)功。1966年轉業(yè)到寧夏,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大西北建設。十一世孫廣魁、十二世孫大領,經商意識超強,理念先進,自創(chuàng)產業(yè),初具規(guī)模,效益可觀。十二世孫志紅、建勇(縣城籍)、建勛,聰慧好學,厚造學業(yè),分別榮獲電器工程碩士研究生、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法學碩士研究生,在不同的崗位上,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在古代,已經是“舉人”之功名了,很值得吾族后人稱贊、學習。
追憶先人恩德,匯總后代聲名,讓族人倍感驕傲和自豪。只可惜這些恩德和聲名,族人們沒有文字記載,尤其是族譜資料,除了祭祖牌位外,再也找不到其他考證資料,主要依靠族人的口口相傳,再不搶救、挖掘,將會遺失殆盡。于是,建譜之事,越來越成為族人的當務之急。家譜不建,寢食難安。無家譜可查的缺憾,再也不能留給后人,這是溵川仝氏族人的共識。建譜立譜,時不我待,刻不容緩!
(《溵川仝氏族譜》手工裝訂細節(jié)展示)
在全國全氏家譜研討會之后,從2010年開始,族人成立了溵川仝氏家族事務理事會,本人和理事會成員商議,決計建譜先從立碑、建園和收集族人信息資料等基礎工程入手。欣慰的是,本人的每項提議都得到了理事會和族人的積極響應。理事長大領,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族人中的號召力,迎難而上,居中協(xié)調,組織得力;理事會成員層層動員,深入發(fā)動,雷厲風行;全體族人熱情高漲,不計報酬,紛紛資助。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先人的九座墓碑拔地而起,塋園修茸一新,文化墻迎門肅立,族人信息資料搶救亦達到計窮力盡。
記憶眾輩,共話親情,步入故土,聆聽鄉(xiāng)音。每每徜徉于故里鄉(xiāng)間,立于文化墻下,展望溵川仝氏家園,不禁思緒聯(lián)翩,感慨萬千。十二年來,牽頭者總體策劃,精心協(xié)調,運籌帷幄;十二年來,參與者日以繼夜,專心采編,窮盡其力;十二年來,吾族眾人同心同德,念念不忘,翹首期盼,終于換來宗族碩果——《溵川仝氏族譜》得以問世。上可告慰先祖之靈,下可安慰吾輩之心。欣喜之余,聊發(fā)拙言,寄予鄉(xiāng)親:千口之村,究于一脈;百代繁茂,不忘祖光。綿綿路遠,后世遠長;盡發(fā)其力,再續(xù)輝煌!
族譜緣親,源遠流長。
未盡之處,筆外補拙。
溵川仝氏十一世孫
功俊
公元2022年12月30日
(《溵川仝氏族譜》世系展示)
(《溵川仝氏族譜》彩頁展示)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