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民間傳說,雖廣為流傳,但卻無從考證,目前所見到的歷史資料,均記載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后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啟(一作開)、因做王子時(shí)封在微,爵位屬子,所以稱微子。微子仁慈賢達(dá),深明大義。周公平定紂王兒子武庚叛亂之后,就任命微子代殷后,奉其先祀,封子宋,因此也稱宋微子。
《春秋左傳·文公二》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微子以后的宋國,傳至第十二位國君宋武公(前765—前748在位)時(shí),北方游牧部落長狄人入侵宋國,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軍抵御,耏(音而)班為皇父駕馭戰(zhàn)車、皇父的兒子谷甥為車右,另一個(gè)兒子司寇牛父為車右的助手(稱駟乘),四人共坐一戰(zhàn)車,指揮戰(zhàn)斗,在長丘(今河南封丘縣南)打敗了敵人、并俘獲長狄首領(lǐng)緣斯。皇父和兩個(gè)兒子即公子谷甥與司寇牛父,都不幸戰(zhàn)死,耏班受到了獎(jiǎng)賞。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敵人的戰(zhàn)斗中犧牲,是一個(gè)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牛父的后代子孫懷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
《唐書·世系表》載:周武王“封微子為宋公,以奉湯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為氏”“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稱父之父為王父。這里非常明確的說明:牛父之后,子孫以祖父的字“?!睘槭稀F渌男帐蠒捕既绱擞涊d。如:
唐代太常博士林寶、奉宰相之命編撰的《元和姓纂》載:“宋微子之后,司冠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保ㄔ汀ぬ茟椬谀晏枺?/span>
宋代郡恩編著的《姓解》載:“周封微子于宋,其后司寇牛父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宋代大史學(xué)家鄭樵、編著的《通志·氏族略》載:“宋微子之后,宋國有個(gè)司冠叫牛父,因鄋瞞侵宋,率師御之,敗敵于長丘,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明代陳士元編著的《姓氏》載:“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后?!?/span>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專家張澍編著的《姓氏尋源》載:“牛出隴西、本自殷、周封微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帥師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span>
以上所引諸書,都是歷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實(shí)清楚,無可懷疑。需要說明的是為什么要“以王父字為氏”?原來這和周代的法制有關(guān)。周制規(guī)定,凡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不可再稱公孫,不得上系諸侯,須別立一新氏。立氏則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為氏,這就是“以王父字為氏”的主要原因,這種“祖孫連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遠(yuǎn)的深刻含義。宋微子之后,以王父字為氏的還有孔、樂、邊、魚、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為氏的,如微、仇、求、獲等15姓。(見鄭樵著《通志…氏族略》)
綜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來源,即: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親,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爺爺,宋戴公(前799—766在位)傳位給宋武公,父子分別是宋國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國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湯、契乃至黃帝,則是牛姓的遠(yuǎn)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漢族牛姓子孫,既是衛(wèi)國精英之裔,又是遠(yuǎn)古帝王之后,和黃帝血脈相連,是炎黃子孫這個(gè)偉大家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歷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為遼氏(《元和姓纂》寫“遼”,《隋書》寫“尞”),事情發(fā)生在三國時(shí)期,當(dāng)時(shí)司馬懿用權(quán)術(shù)控制了曹魏政權(quán),處處防范別人故技重演,魏有后軍將軍牛金,為司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兒子牛元定立即避難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隨改姓遼氏,歷史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后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遼允,,通過皇帝賜姓,又恢復(fù)了牛姓?!端鍟づ:雮鳌份d:“牛弘、本姓遼氏,父允仕周,賜姓牛氏?!闭f的就是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況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極為單純,從沒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記錄??梢哉f從牛姓誕生二千多年來,都是一脈相傳,是不折不扣的商湯后商。如果從遺傳學(xué)的角度來研究姓氏,源流單純的牛氏可作首選對象之一,這是許多姓氏無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僅是漢族的姓氏,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時(shí)云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中有牛氏、為納西族。滿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陽。此外藏、回、彝、白、土家、蒙古、東鄉(xiāng)、朝鮮等民族中,也有少數(shù)人為牛姓。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