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故事:秦秀才寫狀子左右開弓 公堂上原被告握手言和
秦效游,臨縣后大禹村人,清朝同治年間秀才,安業(yè)秦氏第17世孫。其人才智不凡,熱心善良,常為四鄰八村排憂解難,止?fàn)幭⒃A,譽滿鄉(xiāng)里,受人倚重。他曾憑借才智,巧妙平息鄰里糾紛,一時傳為佳話,流傳至今。
相傳大清同治年間,后大禹村的一個張姓農(nóng)民,初冬時節(jié)外出放羊,一時大意,疏于看護,自己的羊群竟然闖入李姓人家的麥田,好端端的冬麥被啃咬踐踏得一片狼藉,這下闖了大禍。李家找上門來,一番理論。張家自知理虧卻又無力賠償,自始至終無言以對。僵持之下,李家決計訴諸公堂,討要說法。
李家找到本村秀才秦效游,說明原委,請他代寫訴狀,要與張家對簿公堂。
張家知道對方不依不饒,只能應(yīng)對。無奈之中也求到了秦秀才門下。此時的雙方,好像是紅眼的公雞,你來我往,嘴如刀鋒。李家得理在先,盛氣凌人;張家惱羞成怒,言辭不遜。
眼看著一場爭斗不可避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左鄰右舍,低頭不見抬頭見,而今為了些許小事,竟要對薄公堂。平日里見慣了鄰里紛爭,家長里短,面對眼前的情形,此時的秦秀才只能細思良策,巧妙應(yīng)對,他打定主意,要竭盡其能平息這一場鄰里風(fēng)波。
只見秦秀才鋪紙磨墨,雙手運筆,左右開弓。左手替原告寫道:“張家的山羊蹄刨鼻訓(xùn),把我的麥子連根吃盡”。右手為被告寫道:“十冬臘月地凍三尺,羊嘴上不綁鍬镢,如何能吃了你的麥子?”兩人都是大字不識,揣起狀子抬腳便走。
來到縣衙,兩人各自遞上狀子??h老爺抬眼看看,大聲喝問:“狀子出自何人之手?”兩人齊聲回答:“本村秀才秦效游所寫”??h老爺一聽是秦效游所寫,心里便明白了幾分,細看兩人的狀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zhí)一詞,無懈可擊,言語之間卻略帶幾分調(diào)侃,如此看來,其中必有玄機。
鄰里鄉(xiāng)親,為了些許小事,竟然訴諸公堂。縣老爺喝令兩人當(dāng)堂跪下,聽候發(fā)落:被告有錯在前,更不該強詞奪理,胡言狡辯,你可知錯?原告得理不讓人,爭強斗氣,贏了官司卻要丟了和氣,到頭來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縣老爺一番嚴(yán)詞厲色,好言相勸,令二人如夢初醒,羞愧難當(dāng)。被告即刻起身謝過老爺,轉(zhuǎn)身向原告誠心賠禮,鞠躬道歉,連稱自己一時糊涂,不該一錯再錯,李家大人大量,請求諒解。原告此刻也深有悔意,責(zé)怪自己斤斤計較,小題大做。于是兩人握手言和,重歸于好,急忙趕回村內(nèi),徑直登門,感謝秦秀才菩薩心腸,一番美意。
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紹飛 海珍/整理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