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代較久遠(yuǎn)的家譜里面,我們時常能在人物行傳或者一些人物傳記里面看到,關(guān)于對人物年齡的描述,使用的詞匯可謂是專有名詞了。在古代,人們在說到年齡的時候,并不是用數(shù)字來表述的,而是不同年齡用不同的詞匯。這些詞匯對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都有區(qū)別,主要分為男子、女子、老人、小孩四個大類。
第一類:兒童
從嬰兒到少年
湯餅: 指出生三天的嬰兒。古時有個風(fēng)俗,嬰兒出生三天時會邀親友吃湯餅。
襁褓: 不滿周歲的嬰兒。襁褓(qiǎng bǎo)原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現(xiàn)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初度: 滿周歲的嬰兒?!峨x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后稱生日為初度。
生?。?幼年?!犊兹笘|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孩提: 古代指始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2—3歲的兒童。
垂髫: 指7歲的女孩和8歲的男孩。
髫,指古代兒童尚未束發(fā)時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fā)。兒童在跑動時,下垂的頭發(fā)會一顛一顛地抖動著,像是人的點(diǎn)手招呼的動作。
髫,幼童時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span>
齠年:即兒童換牙之年之意,泛指8歲的男孩。齠指兒童換牙。
教數(shù)之年: 指9歲兒童。
黃口: 指10歲以下兒童。黃口原意是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
外傅之年: 指10歲兒童。古代貴族子弟10歲時出外就學(xué),因所從之師稱外傅,因此,外傅之年就作為10歲孩子的代稱。語出《禮記·內(nèi)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xué)書記”。
總角:9—14歲兒童的泛稱。古代9-14歲的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語出《詩經(jīng)》“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后稱童年為“總角”。
第二類:從少年到中年
舞勺之年: 指13—15歲的男孩。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歲期間學(xué)習(xí)勺舞。勺是一種樂舞,古代未成童者習(xí)之。
舞象之年: 指15—20歲的男孩?!拔柘蟆痹臼枪盼湮杳浅赏拇~。出自《禮記?內(nèi)則》:“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span>
束發(fā)之年: 又稱束發(fā)。也指15—20歲的青少年。束發(fā)就是將頭發(fā)束起來。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就束發(fā)為髻,叫成童;20歲時行冠禮,叫成年。
弱冠: 指20歲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身體還不壯實(shí),所以稱做弱冠,后來泛指二十歲左右的男子。
而立之年: 指30歲的男子。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因此而立之年作為男子三十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指40歲的男子。形容人到四十歲的中年時能明辨事理,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曠夫: 指年齡大而沒有結(jié)婚的男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span>
冠者: 指成年人。出自《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第三類:從少女到中年
金釵之年: 指12歲的女孩。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歲就要帶金釵,所以金釵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歲。金釵之年的典故出自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贝笠馐钦f,這些女子頭上的釵飾非常多,腳下輕踏絲繡鞋,五彩斑斕描出花紋狀。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較早,一般在及笄之后就開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因此,女子在12—14時,就開始打扮自己,以求能嫁得如意郎君。
豆蔻年華: 指十三四歲的女孩。豆蒄(kòu)比喻處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span>
及笄之年: 指15歲的女孩。漢族女子在15歲時舉行笄(jī)禮時取字。笄(jī),是古代女子用以裝飾頭發(fā)的一種簪(zān)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fā),或插住帽子。在古代,漢族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行笄禮表示成年。語出《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 又稱破瓜年華,指16歲的女孩。女孩16歲時如出水芙蓉般含蓄而不失典雅,是最美好的年紀(jì),稱碧玉年華來代稱16歲的女孩是最形象的。破瓜年華有二層意思。一是指古代女子16歲就結(jié)婚破處了,所以代指16歲女子。瓜在隸書及南北朝魏碑體中可拆成兩個八字,兩個八加起來是十六。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桃李年華: 指20歲的女子。桃李:桃花和李花,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yán)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span>
花信年華: 指24歲的女子。意思是24歲的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ㄐ?開花時期,花期。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yáng)州百面雷”。
待年: 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段倪x·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梅之年: 指古代女子在24歲(花信年華)到出嫁這段時間的稱謂。
半老徐娘: 指已婚三四十歲風(fēng)韻猶存的女人。“徐娘”叫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一個妃子,雖然年過芳齡,卻還打扮的十分的風(fēng)騷,故有“徐娘半老,猶尚多情”一說。
怨女: 指年齡大而沒有結(jié)婚的女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
第四類:老年人
杖家之年: 指50歲的男子。意思為年過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出自《禮記·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xiāng),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庇址Q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知命之年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運(yùn)的年齡。
杖鄉(xiāng)之年: 也稱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指60歲的男子。意思是年過六十可以在鄉(xiāng)邑里拄拐杖。
杖國之年: 又稱古稀、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歲的男子,意思是年過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國范圍內(nèi)。古稀,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 指80歲的男子。意思是年過八十的老人,上朝見天子的時候也可以拄著拐杖了。這是周禮,以老為尊。拄拐杖是老者/尊者的表示。
耄耋之年:70—90歲的老人。耄耋(mào dié)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span>
鮐背之年: 指90歲的老人。鮐,原指鮐魚。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
期頤之年: 又稱期頤,指100歲的老人。期是期待,頤是供養(yǎng),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yǎng)或照顧。
黃發(fā): 指長壽老人。老人發(fā)白,白久則黃。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jī)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