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蔣氏介紹
據(jù)史料記載:唐代陳政、陳元光父子奉旨入閩平亂,先后有光州64姓和44姓子弟兵隨從其后在漳州,龍巖等地屯田開發(fā)而定居,這些子弟兵中就有蔣氏伯齡公的后裔。據(jù)福建各地方族譜記載,入閩蔣氏中繁衍成族,成宗支的,可歸納為十支?,F(xiàn)狀具體如下十大支派:
第一支是德義衍派。據(jù)福鼎市東嫁白葉坑《蔣氏族譜》載:“始祖德義公后漢陳州知府蔣成之子,丞相蔣德清堂弟。兩千多年前自河南入閥居安溪柿樹兜,他們是中原地區(qū)南遷福建的第一支蔣姓族人,歷經(jīng)漫長的歲月,子孫繁衍緩慢。傳數(shù)代后遷往浙江奉化,傳二代后又回遷安溪,居依仁里上湯,又傳數(shù)代至大綱公,大傳公時約明天啟年間,第二次乘船遷徙浙江,中途遇大風(fēng)兄弟拆散。大綱公(田公)到浙江蒼南平陽、莆門、玉環(huán)等地后后定居。清乾隆35年(1770)德義后畜文貴、文發(fā)兄弟攜著三度入閩,擇居福鼎石門鄉(xiāng)東嫁白葉坑村,為開基始祖。”今傳十代,50余戶,近300人。“而大傳公遇難稅險,于1626年定居霞浦牙城梅花,由于環(huán)境惡劣,其后裔多處遷,今牙城蔣姓族人不足百人,武夷山名畫家蔣步云、蔣步梯則是牙城人?!痹撗芘墒欠駶h代入閩有待考證。
此外,福鼎白林藤嶼洋心蔣姓始祖天英公據(jù)譜載是明末崇禎年間從浙江蒼南移至,而先祖也是從安溪柿樹兜移遷浙江蒼南的,迄今傳15世,人口260人。
第二支是子慎衍派。據(jù)寧德島嶼《蔣氏族譜》載:“六十三世子慎公于唐咸亨年間(672年)前后,任福建建安縣(今建甌縣)縣令。生三子:長名增遷回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次子天折,三子綿隨父居建安。綿生擎、費二子,擎生建為長溪縣(今霞浦縣)縣令,立足轄內(nèi)赤岸定居。傳十世諒議大夫仁甫公時,公生二子,長旦杰、次俊。后因長溪寇發(fā),遷居霞浦北隅,傳至廿二世伯玉公,公為宋開禧進士。因無子以其兄郡載長子霖龍為嗣子,并在寧德藍田創(chuàng)業(yè)。七十三世俊公于后唐天成四年(929),奉旨率兵守吳越界,遷徙長溪縣。(今霞浦縣)傳七世至八十世具瞻公時宋熙寧(1190年),公仕秀王府主薄,家于福寧府峨田(今霞浦沙江鎮(zhèn))。明洪武后,具瞻公后裔陸續(xù)乃至全部外遷。今分布于閩東寧德成關(guān)南門、霞浦北壁、北港、崇儒丘山福鼎秦嶼東山下、福安福嶼島、開泰、坤元、東嶼等九個村落蔣氏族人都是子慎公后裔。迄今傳至109世,總?cè)丝?80人,其后裔還有部分遷往浙江和福建古田矮樹下等地。據(jù)《長溪世家晉陵蔣氏族譜》載:“子慎公后裔早在唐朝中期就開始陸續(xù)遷往浙江青田、平陽、臺州、梅溪和黃巖等地”。
第三支高公衍派。據(jù)《尤溪蔣氏族譜》載:“高公是濟公后裔子孫。唐喜宗時(874-879年)高公仕吉州太守,官至尚書左仆射、刺史,累贈兵部尚書。彼其仕策名清廉有聲,時適唐末黃巢起義干戈遍起,德政日衰。民情激憤,眼見無回天之日,見機晦棄南遁。”另據(jù)尤溪尤井《蔣氏維富支譜》載:“高公約于887年由江西入聞。先居興化府仙游縣西鄉(xiāng)萬善里,緣居非得其所,他到九鯉湖祈夢,公遂按仙人指點擇德化縣龍嶺金山上涌黃井積善坊虎跳巷居之?!睋?jù)尤溪《蔣氏族譜》載:“高公生七子,岱、崈、岳、嵒、岊、巒、 。長子岱居上涌廷即坊,子孫居仙游、枝分德化、尤溪管前雙山。次子崈居塘邊前板。三子岳居赤陵萬足坊,子孫外遷去向不明。四子嵒居興化府仙游西鄉(xiāng),墓在西鄉(xiāng)萬善里。公傳十二代裔孫益二公時遷居沈川洋蔣灣(今尤溪湯川)為三徑、龍源等處始祖。繁衍彼速,不斷擴建新居點。當(dāng)今整個三明地區(qū)蔣氏村落除大田湯泉(老蔣)和尤溪雙山外,全部都是嵒公兒孫。五子岊公守居金山,子孫在仙游居住,岊公后裔一支到德化,又分枝遷居大田縣太華湯泉。六子巒,擇居桃源蔣莊,七子 ,家仍祖居,七世生勵,官居薄尉。高公家族興旺,科榜輝煌,省內(nèi)分支多達百處,人口超過三萬人。且人才輩出,乾隆士能祖的直系后裔有翰林1人,國學(xué)生2人,貢生1人,邑庠生10人,進士2人,廩生9人,太學(xué)士近百人,特別是近、現(xiàn)代,有蔣維恭、蔣保良、蔣仁和等實業(yè)家、教育家及碩士、博士百余名。
第四支蔣吉衍派。據(jù)嶼頭《蔣氏家譜》載:“蔣吉上代隨唐末王審知入間,但始遷祖諱名不詳,只知經(jīng)興化、福清入長樂三溪遂蓮池而居,宋年間吉公以長樂八都(三溪)遷移至離二十華里的十一都嶼頭鄉(xiāng)建基立業(yè),成為嶼頭始祖。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繁衍發(fā)展,形成全省蔣姓人口最多的村落?!睋?jù)《福州蔣氏》和資料記錄,蔣吉五世孫孔昭公生二子,長子汝俊從明太祖滅元,授武信郎,鎮(zhèn)守連江安慶里長門口(今連江縣長沙)遂定居;次子汝文,官至中都留守司鳳陽右衛(wèi)長官,在長樂生五子;閏、清、建、極、復(fù)。閏公襲武信郎,鎮(zhèn)守連江長沙,十一世柏林襲龍略騎尉。生二子,長文根襲武信郎,十五世濂溪公時遷移連江浦口益砌,今傳31世;十五世讓溪公遷移連江長龍黃花莊,今傳27世。清公襲父在風(fēng)陽府守明皇陵,其后裔子孫衍分安徽風(fēng)陽、定遠等處。留守嶼頭的建、極、復(fù)衍分為三房。長房建公生三子,愿、愈、裕。次三子外遷,留居長樂嶼頭則分為南北長房,今傳26世海軍教育家蔣超英少將。中房極公因襲留守明皇陵而入伍,又娶風(fēng)陽女乃殉于鳳陽,其后裔衍分安徽風(fēng)陽、定遠縣。極公從戎前在家娶高氏,生一子意字宗真,后子孫大發(fā),枝繁葉茂發(fā)12房,今傳29世。尾房復(fù)公永樂十二年舉人,官浙江永嘉縣州導(dǎo),升常山都渝,其后裔有清朝新疆布政史蔣浩、民國海軍蔣拯上將、抗日愛國將領(lǐng)蔣斌中將和蔣英少將。他們都曾居于福州市北后街和南街花巷、安民巷。吉公衍派人才輩出譽名中華,后裔遍布全省幾十個村落,遼寧、廣東、江蘇、廣西、臺灣、海內(nèi)外也不少。
第五支莆仙衍派。據(jù)莆仙資料載:“莆仙始祖是蔣淵、蔣陸兄弟乃江蘇宜興宋樞密直學(xué)士兼禮部待郎蔣堂之五、六子。約于宋仁宗年間(1023-1063年)蔣淵飲命為福建清源軍(今泉州)刺史,攜胞弟蔣陸自江西宜興入閩上任,路經(jīng)興化府仙游縣華山寶幢峰,樂仙邑風(fēng)土定居,后又遷往仙游王倉常德里東西蔣。蔣淵公“天地葬”,墓在王倉昆侖山九子灣。蔣淵公六世孫蔣雍,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士,官贈龍圖閣學(xué)士,知江陰軍通判,同知通州,雍公舉家遷回龍華山,居仁德里(今龍華鎮(zhèn)),支分賴店鎮(zhèn)蔣嶺居住……后高遷花漏潭,再分遷城東鎮(zhèn)龍窟村,雍公六代孫侍郎公,于元代遷徒泰里楓兜下蔣(今鐘山南興村),支分鐘山鎮(zhèn)后埔、土妹、合木、霞村、東湖、汾山、閩清扶山、漳浦以及浙江杭州等地。蔣陸公單傳四代至蔣彥成時于微宗宣和年間避亂遷往莆田新安里后山村(今忠門半島蔣山村)傳今后山、塔林、前林、田頭、東頭、岳秀、亭厝、梧杭等村。莆仙衍派自宋起后裔還陸續(xù)遷往廣州、瓊州、海南、浙江和臺灣等地”。據(jù)文獻考證,最早入臺的蔣氏就是福建蔣氏淵公傳于泉州的后裔。
第六支是連城衍派。據(jù)閩蓮:《蔣氏族譜》載;連城衍派始祖木公是宋魏國公蔣之奇侄孫,宋寧宗六年,公在任上因解糧失誤難以交差,化名十八、郎公,自江蘇丹陽入聞,經(jīng)尤溪、清流等地后擇居連城縣鄭屋村。公傳有三子,長子和三子分別遠徙省外,次子一郵公留居連城,肇基于席湖營蔣坊。今兒孫主要分布于連城縣和長汀縣內(nèi),衍分省內(nèi)外十多個縣市。
第七支是浦城衍派。據(jù)浦城大源頭等地的《蔣氏族譜》載:“唐末蔣氏八十世延徽公封信州刺史(今江西上饒),因未接圣旨合兵剿滅黃巢起義而遭貶,擇居江西廣豐安度晚年。傳至九十二世之紿、之組兄弟,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自廣豐遷居福建浦城漁梁茄羅,即入浦城是蔣氏浦城始祖,之緄傳數(shù)代而無后,故浦城至今全是紿公子孫。據(jù)1987年統(tǒng)計,浦城共有365個姓,蔣姓列27位。歷經(jīng)700余年繁衍,浦城縣數(shù)十個村蔣氏裔孫計3000多人。”
第八支是福全衍派。據(jù)福全《蔣氏族譜》載:“福全蔣氏始祖蔣旺與其兄追隨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征戰(zhàn)三十余年,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洪武九年蔣旺升任福建省興化府前所百戶,首度入閩。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旺公帶其子正到福全上任,遂家籍于福全山為福全蔣氏開基祖。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封贈武節(jié)將軍驍騎尉、福全守御千戶所正千戶世襲,遂家居焉。其子櫓、真俱封壽州副千戶、蔣興于高州襲千戶。明代福全所作為泉州海防的門戶、東南沿海的軍事文化重鎮(zhèn),有“萬人煙、百家姓”之稱,涌現(xiàn)出眾多英賢才俊,蔣氏更是人才輩出的世家,先后十一代襲任千戶。蔣氏不僅在捍衛(wèi)邊城作出巨大貢獻,歷代還出了許多飽學(xué)之士。特別是蔣德璟(1584-1646),崇禎年間任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相國。今日福全已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旺公的后裔遷徙各地并形成支派。三世孫信公次子徙遷興化府莆田新安里(今忠門半島上)正公次子義公號永升,分派惠安崇武十三鄉(xiāng)為崇武開基始祖。福全兒孫今主要分布于泉州城區(qū)、泉州奇樹、潭美、崇武、廈門同安曾林、廈門翔安澳頭、晉江深瀘、廣西全州、惠安蔣厝、平潭下蘇澳、福鼎敏灶盾頭、永春、南靖、閩清池園等地,支分廣西、廣東、遼寧、金門、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許多國家。
第九支是紹公衍派,據(jù)永泰資料記敘,始祖紹公明太祖時金吾將軍,封萬戶侯,于明永樂二年(1404年)奉旨自江蘇金陵,攜家眷入閩,但何處不明,僅知后定居永泰縣丹云鄉(xiāng)赤岸水溝村,支分閩侯竹岐鄉(xiāng)前山村,今傳25世,37戶,人口計330人。
第十支是鐘英衍派。據(jù)龍巖《蔣氏族譜》載:“不知始祖是誰,何年代入閩。僅知一世祖世英,諱杰,忘首所出,居福州閩侯嘉泉里螺州城門,娶吳氏生一子通,名伯達,娶黃氏生四子:貴聰、貴興、貴德、貴誠。兄弟四人因避兵遷漳州,貴聰生三子:子敬、子華,后又由漳州移遷龍巖,后裔鐘英成了龍巖蔣氏名人,并辦不少善事,故龍巖建有宗祠和鐘英堂”。
當(dāng)然,福建還有邵武蔣氏,始遷祖蔣千三,元代人。華安義昭蔣氏始遷祖蔣景容、蔣景明,明天啟年間由漳州海澄徙居。永安、光澤、武夷、建陽、建甌的蔣姓族人,但都多由以上十大宗支遷徙而至。而十大衍派遷徙臺灣和海內(nèi)外的也非常多。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