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社會的大動亂和張氏先輩們的坎坷經(jīng)歷
靖邊沙柳文學社刊登有“回軍血洗寧條梁鎮(zhèn)”文章,說的是在清朝同治年間的事,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朝野上下貪官奸吏事意搜刮民財,禍國殃民專橫驕淫的慈禧太后對忠臣請言不納,一味寵信奸臣雍官之輩,致使國家貧窮落后,外強入侵,內(nèi)亂不止,各地盜賊四起,土匪狷獗毒品泛濫成災,民不聊生。西北地區(qū)的不安定原因慈禧認為是回民造反之故,曾下旨殺了一些回民要人,故此激化了民族矛盾?;孛翊蚱鹆朔辞宕笃?,他們由仇視朝政到仇視漢人。以馬三元為首的回軍馬隊從寧夏入陜,肆意燒殺搶掠,而且他們選擇朝廷駐軍薄弱的陜北一路殺來,對無辜、忠厚、老實的陜北老百姓實行了“燒光、搶光、殺光”的三光政策。
在同治七年即1868年時,當時的寧條梁鎮(zhèn)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人口稠密居住有五萬多人口,正月初三那天,天氣陰沉,狂風伴著雪花飄落,回軍突然發(fā)起進攻,因逢年關(guān)只有20多名洋槍隊和40多名大刀隊的朝廷駐軍,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肉搏數(shù)小時后因寡不敵眾而告敗?;剀姂K無人道大肆屠殺。據(jù)縣志記載被回軍殺害的男女老幼足足有三萬之多。之后回軍繼續(xù)向南挺進,尋找漢人屠殺,凡是回軍到過的村莊,被殺的十莊九空。鄰村的清水溝和馬家溝的馬姓人家全部被殺,無一幸免。
我們張山村的張氏族人被殺了多少已無法考證清楚。我們的三世爺張銀被回軍捉住就要開刀問斬時,突然走來了一個騎馬的首領,看了一眼便說“這個娃不要殺,引上讓他伺候我婦人”,他幸免一死。在伺候匪婦人的途中他擇機逃脫,脫離虎口,他回到家中見到失明的老母和不到十歲的侄子張仲漢,張氏家族只有他們?nèi)齻€人了。因怕回軍再來殺害,三人起程逃往榆林。一路上邊乞討邊趕路,一直逃到榆林城城下,為防回軍混入城內(nèi),守城門的兵丁把守很嚴,外來的陌生人一律不許入城,三人正為不得入城而犯難時,恰好來了一幫進城賣炭的毛驢客,他們向主人訴說了來由,并請求將他們帶入城內(nèi)。主人很同情便讓張銀和張仲漢每人趕著一頭毛驢,扮作賣炭的混進了城。城里住有一家親戚,他倆找到了這家人,經(jīng)自我介紹說明來由,這家親戚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及時備飯菜招待,并讓張銀合上飯罐出城去接老母,教他出城門時跪求守門兵丁,向他們細訴根由,他們會允許你出進的。照此辦法將老母接進城,為了在城里落腳謀生,經(jīng)親戚介紹其母與一個單身木匠老頭結(jié)為老伴生活在一起,張銀從此跟老頭學起了木匠,張仲漢打零工養(yǎng)活自身,就此三人在榆林城里落了腳。過了幾年老頭給張銀在趙家弟子與一趙姓女子說合定親成婚,又過了幾年老頭逝世,處理畢后事,這時社會已安定,張銀帶著老母和妻子一同返回原地,張仲漢經(jīng)過幾年的奮斗拼搏也與一亢姓女子結(jié)婚也一同返回原籍張山。
他們度過了命弦一線的危難關(guān)頭,保住了張氏家族的命脈延續(xù)。又經(jīng)過幾年的拼搏奮斗,終于走出了異常艱難困苦的境地,回到原地立腳,發(fā)展生產(chǎn),發(fā)家致富,繁衍生息,使我們張氏家族得以興旺發(fā)達。
張銀的木匠技術(shù)很好,他除了農(nóng)耕以外還承攬做木活掙錢補貼家用,他能修廟宇,起房蓋屋,農(nóng)家的各種家俱,到我們這代人還保留有他打下的碗柜子。泥家溝龍王廟的牌文記載該廟是由張銀修建而成,據(jù)老人傳說有一次野雞岔的周貢爺家蓋座廟,邀他去修建,他答應如期去修建,結(jié)果正逢老天爺降了一場雨,他忙于種蕎麥而躭誤了工期,為此惹怒了周貢爺,周家來了一幫人不允爭辯,將張銀耕牛和羊子全部趕去了。周貢爺有錢有世,窮人無處論理,只好認倒霉罷了。
從清朝的同治、光緒、宣統(tǒng)到民國,再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近百年的歷史中,先祖經(jīng)歷了改朝換代,滄桑變遷,張氏家族能保持著不斷發(fā)展繁衍,由少變多,由弱變強,成為人才眾多,家風淳厚,充滿生機的家族,這不僅是社會機遇,也與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先祖?zhèn)魇兰绎L和后人的開拓進取所得到的結(jié)果。
張海彥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guān)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