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文集》(以下簡稱《文集》)已于昨日發(fā)行,陸續(xù)就要和家人們見面了。呼市到額濟納,一夜的直達火車,我看到,那里的宗親已經(jīng)收到了。《文集》雖經(jīng)4年打磨,仍感忐忑不安。說好話的不會少,因為畢竟是我們自己家里的一件作品。有一番議論也屬正常,常言道:恨鐵不成鋼嘛。比如:水平很低、起點很低、層次很低,等等。我作為主編,現(xiàn)在就領受了。因為在我們的團隊里,沒有學者、沒有作者。我們就是幾個魏家人,湊在一起,把魏家人寫的文稿,串成一個“小冊子”,讓想看的自家人看看而已。外人是不可以看的,自家人不想看也是可以的,你不提出要求,我們編委會是不會輕易送給你的。
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出書而賺錢的。一不搞攤派、二不拉贊助、三不強推銷。就連現(xiàn)在為宗親們服務的編委、聯(lián)系人,沒有在一起吃過一頓飯,有的還至今沒有見過面,更不會拿到一分錢。我和擔負繁重編寫任務的副主編們,都是貼著“銀子”,在工作之余,干自家這點“私活兒”。用現(xiàn)在的流行話,就是一幫情投意合的本家“志愿者",“累,并快樂著"!無論怎樣,大家的想法、說法總是一樣:為自己家里干點活兒,都是應該的!
盡管這樣,還是底氣不足。借此機會,寫上幾句話,在感謝各位副主編、顧問、編委、聯(lián)系人辛勤工作的同時,還想說說《文集》的事。
2014年7月26日,集中回鄉(xiāng)祭祖,有幸恭瞻《民勤魏氏宗譜》(以下簡稱《宗譜》)。在昭普爺家里,我和育棟、相如、育雄等,被《宗譜》蘊含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吸引著、感動著、震撼著!弟兄們拍照片、做筆記,總覺的時間不夠用,恨不得把《宗譜》搬到自己家里?;氐絻让晒?,便開始學習、研究。2015年“五一”期間,蘭廣三爹帶內蒙古宗親回鄉(xiāng)探親,再次拍攝了大量的家譜資料。接下來,大家邊想邊干,走訪座談、研討交流。幾年下來,形成了不少資料。為了便于學習、交流、保管,就把這些資料收集起來,分類整理。匯編成冊后,有的編委提出了書名:“家譜資料集”,還有的提出應寫上:“民勤魏氏”,等等??紤]了多種因素之后,最后大家商定為:《魏氏文集》,說白了,就是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的魏家人寫的文稿,分類匯編成集。
“民勤會議”上,義文太爺在講話中要求:魏氏文集還是要搞起來。今年的8月14日,昭智爺在“家族微信群”里又發(fā)表了重要文章,對內蒙古宗親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使我們深受鼓舞。隨之,有的編委提出,民勤的宗親長輩這么重視,讓我出面請他們擔任顧問。我認為是應該的,也是當之無愧的。但是,我沒敢這樣做。我給大家的解釋是:涉及到家族、家譜的事情,是需要家族“同意”后才能辦的。我們沒有這個權利,也沒有這個能力做到這一點。因此,也就沒有這樣做。
《魏氏文集》,就是以內蒙古宗親為主體,組成一個“草臺班子",按照行話,美其名日“編委會",大家利用業(yè)余時間一起干,拼湊起來的一本“小冊子”。接下來,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幾位宗親,他們同樣是家族歷史文化的愛好者,也是喜歡自討苦吃者,紛紛加了進來,一起干活兒。硬是把一個“小冊子”,搞成了一個35萬多字,目錄序言正文加在一起618頁,郵遞重量3.28斤的“厚本子"。現(xiàn)在又自行組織起來,負責把《文集》發(fā)往十幾個省市自治區(qū),發(fā)到每位家人的手里。
沖著大家這股辛苦勁,我這個主編雖說給不了大家稿費辛苦錢也該說上幾句安慰的話,做點該做的事。
撰寫《文集》的“后記”時,盡管連廣大爹和我反復征求了各地的意見,想著為做過這件事情的家人們寫上一筆,留個念想。然而無名英雄是一定有的,現(xiàn)在只能表示歉意了。讓我們高興的是,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初心還是實現(xiàn)了。
一是讓我們更多的家人,有幸看到我們老祖宗留下的錦繡文章和珍貴墨寶。盡管是照片資料,經(jīng)過技術處理的“復制品”,但是,走碼能夠讓大家知道,我們《民勤魏氏宗譜》里面有哪些“寶貝"了有的家人會說,放開讓大家看就是了。即使放開了,我們的宗親分能在十幾個省市自治區(qū),有幾個能為此專程回得來?更何況怎么看,什么時間看,我們的老祖宗是立下規(guī)矩的。如果沒有這些規(guī)矩,我們的《宗譜》就不會像李玉壽先生說的那樣:“歷史最悠久,最真實,保管的最完整”。我們經(jīng)常遇到情況是,進了博物館,越是珍貴文物,趙是看不到珍品。那么,現(xiàn)在我們無論在哪里,你都能夠看到《宗譜的“復制品”了。
二是如果你想學習研究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現(xiàn)在有了現(xiàn)成的文字資料了。雖然不如“真品”那么精美,但是,內容是一致的,不會影響你學習研究之用。當然了,想把老祖宗留下的“學同"學懂秀通,絕非易事。你需要對著《古漢語字典》,把字和字義搞清楚。在進行“斷句”,古文一般沒有句讀,斷句就是在閱讀時將句子分隔開,使之便于理解的過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在此基礎上,慢慢去理解、解讀。不管學習研究到什么程度,客觀條件還是具備了。
三是《魏氏文集》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家族歷史文化大學習、大討論、大普及的過程。在這方面,我們家族350多人的微信群里,體現(xiàn)的更為集中、更為明顯。通過這樣的學習、交流,逐步實現(xiàn)了家族歷史的認知、文化的認同、親人間的認識。我以為,從此我們的家族歷史文化的學習研究,掀起了新高潮,進入了新時代。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回頭看”,一家人嘛,實實在在的好。寫的這里,已有“王婆賣瓜”之嫌,還是就此打住吧。
接下來的話題,就略顯沉重了。有這樣一句話:“皇上不急太監(jiān)急。”現(xiàn)在我有點懂了,因為皇帝不知情況。而我們現(xiàn)在的情況,如同國歌的唱詞: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第一、如果《民勤魏氏宗譜》不能如期完成編修任務,難以進入《中華魏氏通譜》(以下簡稱《通譜》);第二如果由于《宗譜》不能如期進入《通譜》,而導致地方《支譜》進入《通譜》;第三、如果眾所周知的“班行字輩”(即排名用字)已經(jīng)存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而讓地方《支譜》已經(jīng)議定的“40字輩”進入中華魏氏通譜》。歸結到一點:如果讓以上現(xiàn)象成為事實,并載入“史冊”,那么,我們民勤魏氏的歷史怎么寫,我是不敢想的,怎么又敢寫呢?!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由誰負這個責任?誰敢負這個責任?誰又能負得起這個責任?
作為《中華魏氏通譜》編修的參與者,客觀地講,《通譜》在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里,應該是有著強大的的生命力的!可是,現(xiàn)在的你和我,那時在哪里?我不敢相信,憑我們個人的號召力、影響力,能與《通譜》試比高?
昨天,我在家族群里發(fā)了一篇短文,結尾是這樣寫的:"讓我們再鼓干勁,繼續(xù)前進,為早日完成《民勤魏氏宗譜》的編修任務而努力奮斗。”有家人問道:以我的文風,結尾處是要用“感嘆號”的,我說還是用“句號”吧。大家知道了,下一步我會應邀參與《中華魏氏通譜》的編修工作,像這樣“杞人憂天”的建議會少了許多。但是,我對結尾的這幾句話是有感情的,也努力過。好吧,我再激動,就用此話共勉吧:"讓我們再鼓干勁,繼續(xù)前進,為早日完《民勤魏氏宗譜》的編修任務而努力奮斗"!
魏育林
2018年9月19日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