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嘉縣安村《張氏族譜》編修委員會的雅士們蒞臨我館,焦編輯以高度的熱情,給予了他們最誠摯的歡迎。
漫步于家譜館的長廊,每一部家譜仿佛都在低聲思語,講述著各個姓氏家族世代傳承的故事;而綜合會議室內,智慧與溫情交織,共續(xù)著家譜行業(yè)的發(fā)展與意義。在這份沉甸甸的文化傳承之旅中,張氏家族慷慨地將本族珍貴的獲嘉縣安村《張氏族譜》一冊,如同傳遞薪火般贈予我館,讓這份家族的記憶得以在更廣闊的天地間延續(xù)。
為表彰這份深厚的情誼與無私的貢獻,焦編輯以手捧珍寶之姿,鄭重地回贈了收藏證書,它不僅是對捐贈行為的認可,更是一枚閃耀著尊重與感激之光的徽章,鑲嵌在了張氏家族與我館之間深厚的友誼之墻上。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留下了一段關于傳承與尊重的佳話。
序言
盛世修史,族旺修譜,亙古為是。大史學家司馬遷曾言:譜,乃家之史;史,乃國之譜也。譜不立則昭穆混,淵源慒……我張氏家族,來龍去脈,遷徙居安,原三部《張氏族譜》其前言后記,俱以述清敘明,不再贅言。
族譜是家族的生命史、傳家寶,是子子孫孫的根系所在,是維系家族和睦的紐帶。而續(xù)修族譜是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長幼有序、尊卑有份;也是追憶先人創(chuàng)業(yè)之艱辛,激勵后人弘揚先人優(yōu)秀文化涵養(yǎng),傳承良好的德行家風,助推宗親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今欣逢盛世,國泰民富,家庭美滿,安居樂業(yè)。"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飲水應思源,追遠當念祖,續(xù)修族譜乃我張氏宗親心之所向也。1874年的第一部族譜及1912年的第二部族譜,可惜早已湮沒無存,現(xiàn)存的第三部《張氏族譜》是老輩人從 1912 年至 1995 年進行整理續(xù)修,家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內涵之豐富,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和精神財富。歲月流逝,歷史變遷,將近三十年間家族人員變化很大,續(xù)修族譜,勢在必行。
二零二一年八月,張氏家族族長張樹森(十一世孫海常長子)向宗叔海羲 、海滄,宗兄樹枝等老家譜的續(xù)修者請教并多次與張氏宗親醞釀商討征求意見,決定啟動族譜續(xù)修工作。因涉及宗族(安村)外遷至張翟莊(張洼村)、懷慶小營、西永康的同族宗親,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聯(lián)絡等方式,多次溝通聯(lián)系并達成共識,分別定出具體負責人員,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標準。同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日下午,在本族祖塋祭祖時向張氏宗親宣布了續(xù)修家譜事,宗親一致贊同,并推舉張海羲 、張海滄、張樹枝任《張氏族譜》續(xù)修委員會名譽主任,族長張樹森任主任,張樹勇任主編,張樹新、張樹通任主審,諸位宗親為成員的續(xù)修族譜委員會。
以史為鑒是我們的遵循,參照老一輩續(xù)修族譜的嚴謹做法,這次續(xù)修族譜:一是制定出了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公序良俗的一些新規(guī)定,其具體修改事宜在登記族譜《凡例》中有所體現(xiàn)。二是因人員信息登記時間較長、涉及面廣,以原族譜信息和新的身份證信息相結合,力爭按出生年月為順序排列,做到準確無誤。三是截止 2023年(癸卯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六日,登記上冊的共2186人,其中安村1099人(男590人、女人509);懷慶小營張趙莊89人(男45人、女44人);西永康38人(男21人、女17人);張翟莊960人。
本次續(xù)修族譜新收錄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以及政商文教各界的優(yōu)秀人才,安村有36人;懷慶小營及張趙莊7人;西永康2人;張翟莊24人,記入本譜《英才錄》。
《張氏族譜》之大成,為我張氏家族千秋萬代之幸事,皆大歡喜,舉族同慶。追遠皆有祖,思近自有親。
《張氏族譜》之大成,明晰世系認血緣;厚載道義明人倫,傳揚孝道敬祖宗。并可昭示同族宗親,遵祖勵志、立身修德、繼往開來、向善向上,把好家風、好傳統(tǒng)世代薪火相傳,開拓進取勇為人杰,明禮興家榮宗耀祖。祈愿我們張氏家族英才倍出子孝孫賢,千秋萬代賡續(xù)鼎盛,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
十二世孫 樹通謹撰
二零二三年四月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