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友:朱姓來歷
據(jù)宣威舊家譜載,我祖系,首推軒轅。軒轅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卷章,卷章生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曹姓,曹姓子孫,即以曹為姓。至周武王克商分封前代有功帝裔,以子爵封曹姓之后曹挾于鄘邾,即今山東鄒縣,為附庸之國。早期的鄘邾國,因國小勢微,對當時歷史的影響無足輕重,故而先秦經(jīng)典對其記載語焉不詳。太史公司馬遷著《史記)時也不屑為其立《世家》,根據(jù)有關鄘邾國的一些簡殘篇、野史、家譜,我們還可較清楚地勾勒出早期鄘邾的傳襲世系。
在現(xiàn)已散佚的先秦典籍 《世本》中,曾詳細記載過早期鄘邾國的世系。據(jù)明萬歷時之人顏新吾在其《陋巷志》中,也有同樣的記載。從曹俠一直說到夷父、夷父即朱顏,周宣王時人,自周初至周宣王時級二百余年,而世系自曹挾至顏共7代,也相吻合,因而此世系應是可信無疑的。誠然,曹俠之后,鄘邾國歷史上最著名和最有影響的風云人物,當推周宣王時的朱顏。 經(jīng)過幾代人的艱難經(jīng)營與拓展,至西周中晚期宣王之世邾子國已由建國初僅30里大的彈丸小邦,發(fā)展到“有六百乘”,勢力僅次齊、魯?shù)臇|方中等國家。朱顏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繼任國君主的。史載邾顏還多次為周王室建立功勛,并因此受到封賞。邾顏又進一步拓土開疆,把邾國拓展為一個北括今山東鄒縣、包藤縣,東至費峰, 西有濟寧魚臺東境,方園達二百余里中等國家。
在邾國歷史上, 曾出現(xiàn)過一位被儒家譽為賢者的君主, 那便是夷父朱顏的弟弟邾叔術。
公元前796年,邾顏被周宣王誅殺后,其弟邾叔術繼位為邾君。據(jù)說叔術繼位,是由周宣王所命。但叔術即位后,卻不盲從周室,他以邾族利益為重。他率領邾人為國君即乃兄朱顏報仇,將殺君仇人魯國的鮑廣父,梁買子二人謀殺。
《春秋·公羊傳》記載,叔術之嫂,即邾顏的夫人盈氏,是個傾國傾城的絕色美婦。邾顏死后,他夫人頗為貞烈,當時各國王侯公子都垂涎她的美色,她卻發(fā)誓:“誰能替我報殺夫君之仇,誅殺鮑梁二賊,我便嫁給誰?!焙髞硇∈遄邮逍g殺了鮑廣父與梁買子,顏氏果真改嫁小叔為妻。先前盈氏與邾顏生有二子:邾夏父、邾友,再婚后,她又與叔術生了一子名曰邾盱。叔術養(yǎng)兄子、育已子,不分彼此。對邾夏父勝似親生子。最為難能可貴并為后世儒家贊不絕口的是,當侄兒邾夏父長大成人后,叔術于公元前781年趁周宣王去世之機,一改周天子成命,把邾國君位拱手讓還給前國君邾顏之子夏父, 此即邾國歷史上著名的叔術讓國善舉。
自西周末年叔術讓國,夏父繼任邾君后,過了半個多世紀,歷史進人春秋時代。據(jù)經(jīng)傳記載,春秋時期邾國的最早一位國君是邾儀父。邾儀父、名克、謚安公。文獻稱邾子克,是邾國歷史上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 邾儀父是夏父的孫子。
縱觀《世書》和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獻《春秋》經(jīng)傳以及朱姓譜系中,都記載了春秋二百年間,邾國的居位傳承世系。公元前678年,儀父邾克卒,其子邾瑣繼位,即邾憲公。邾憲公在位12年, 公元前666年卒。其子邾蘧繼位,是為邾文公。邾文公在位52年,公元前615年卒,其子邾攫且繼位,此即邾定公。邾定公在位11年,公元前573年卒,子邾輕繼位,此即朱宣公。朱宣公在位18年,公元前556年卒,子邾華繼位,此為邾悼公。邾悼公在位15年, 公元前 541年卒,子邾穿繼位,此即邾莊公。邾莊公在位35年,公元前507年卒,子邾益立,此即邾隱公,邾隱公之后邾革代任,此即邾桓公,時當春秋末年。 (可參考 《余族世系及朱姓來歷考》)。
中國歷史進入春秋時期,周天子的中央王朝大權旁落, 而四方群雄并起,諸侯爭霸。當此之時,邾姓祖先所建的邾子國,國小勢微,根本無力在群雄逐鹿中一比高低,叱咤風云。
公元前704年, 魯國又再次侵邾。
為了對付魯國的威脅,保護自身安全,邾國投靠齊國,于公元前681年,參加齊國主持的北杏之盟。齊桓公稱霸,邾國是積極擁護者,史稱“齊桓行霸,儀父附從,進爵稱子”。邾儀父的依齊制魯,為邾國贏得極大好處,有齊公在周天子前美言鼎進,邾國(建國三百多年后,直到邾儀父手里)才正式被周天子封為子爵國,在列國諸侯中占有一席之地??梢姡x父在邾國歷史上,實有極大功德。
儀父之后,繼任的各位邾君,對大國霸主采取見風使舵的靈活政策,公元前659年,邾與魯國一起參加了八月由齊主持的檉地之盟,可轉眼間,魯卻于九月出兵襲擊邾國,敗邾師于偃,邾國開始意識到齊已無力保護自己。公元前642元,齊桓公死后宋襄公稱霸,邾國又立即投向宋國懷抱,并與曹、衛(wèi)等國一 起出兵跟隨宋襄公攻打原來的保護者一一齊國,邾齊關系破裂。次年,邾國又積極參加了宋主持的曹南之盟,成為宋國稱霸最積極的支持者。公元前 639年,當宋襄公被俘,稱霸失敗后,魯國立即出兵討伐失去保護的邾國。但此時邾國的勢力已達到頂峰,在魯伐相不久,邾即把魯?shù)囊鲇H之國須句滅了。魯喜公輕視邾國,不加防備,結果,邾軍大敗魯國于升陘,公元前627年,魯喜公為了復仇,親自攻打邾國,奪取了邾國的訾婁,接著,又派公子遂伐邾。公元前620年,魯再一次攻占邾之須句。作為報復,前613年,邾又攻打魯國的南方邊陲, 魯即派大夫叔彭生伐邾。前599年,魯又派公孫歸父伐邾, 并奪得邾國都附近的繹邑。邾魯?shù)某鸷奕找婕由睢?/span>
公元前586年,邾又參加晉國主持的著名的蟲牢之盟。此后近兩個世紀,邾國都追隨晉國,參加了由晉國主持的盟會和由晉國為盟主的對他國戰(zhàn)爭。邾國借晉國的保護,牽制了魯國和日益強大的楚國。邾國正是借大國晉的勢力,來保護自己免受魯國的侵略,同時進一步向周圍小國擴張。公元前554年,晉國便以邾常侵犯魯之故,將邾君悼公華抓了起來,并強制為邾魯劃定國界,將郭水以北大片土地良田劃歸魯有,邾國吃了大虧還無處申訴,因為它仍得借助晉國的勢力。公元前524年,邾莊公乘禹國種稻農(nóng)忙之季,出兵襲擊禹國,一舉攻占禹城,盡俘禹國君民而歸,禹君只好賠款贖回夫人與已同歸,但女兒卻被和君霸占。次年,宋國討伐邾國,攻取邾國蟲色,迫使邾國盡釋禹俘,并與宋在蟲邑會盟。這是邾國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對別國實行軍事擴張。此后,邾國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507年,曹俠的第十七世孫邾益,繼其父莊公邾穿任邾國的第十八任君主,是為邾隱公。
公元前507年,當邾益繼位不久,與邾國長期不和的魯國便派使前來相賀,并派仲孫何忌與邾隱公益在撥地會盟,簽訂盟約,以結和平友好睦鄰??墒?,邾益卻不珍惜這種和平機會。公元前495年正月,當邾益前往魯國朝見魯定公時,他卻忘記了自己是附庸之君、弱國之主、來訪之客的身份,在會見儀式中一副妄自尊大、傲慢無禮之象,使得在旁觀禮的孔丘高足子貢非常氣憤。認為邾益傲慢無禮,必將不得好死,甚至亡國滅族。
因而在這次會見的第二年冬,魯國便派大夫仲孫何忌率兵討伐邾國。魯國的軍事侵略一直持續(xù)到次年春季,魯國又增派季孫斯,叔孫州九兩路大軍,準備奇取邾國的糧倉絞邑。面對魯國大軍的侵略,邾益束手無策,最后只好屈辱求和,與魯國訂立句繹之盟:邾國以大量賠款并割讓郭水之東和沂水之西的大片土地給魯國,才使魯國撤軍。
喪地辱國之后,邾益不但沒有警醒振作,反而更加荒淫腐敗。他整日在宮中酒池肉林,鶯歌燕舞,縱欲貪淫,把國家危機、軍政大事都拋諸腦后。句繹之盟后僅隔一年,公元前492年,魯國大軍又再一次入侵邾國,并一度把邾國都城包圍起來。大概自此之后,魯軍便無一日不侵邾國了。公元前489年冬,仲孫何忌再次率魯軍南下侵邾,第二年,魯軍向邾國發(fā)起全面攻擊。可是,當人侵魯軍打進邾國城門時,仍能聽到鐘鼓之聲,原來此時邾隱公仍在那里欣賞歌舞、音樂。當賢大夫茅成子報告敵情,請求到吳國去求援時,邾隱公竟不相信魯國敢來侵犯,并說即使魯國敢來,憑邾國國內力量足以抗戰(zhàn),根本不須吳國援助,因此拒絕了茅成子建議。就這樣,魯國軍隊一路幾乎未遭到邾人的抵抗,長驅直入邾國都城、宮室,輕而易舉地俘虜了邾隱公君臣及王族成員??蓱z邾國平民百姓。所有財產(chǎn)被強鄰洗劫一空。
后來,由于茅成子懇求,吳國出兵討魯以求和。兩年后,齊吳準備聯(lián)合攻魯,魯人害怕,才于公元前487年將邾隱公釋放歸國,繼續(xù)為君??墒?,邾隱公回國復位后,惡習不改,仍舊昏庸無道。這樣,作為邾國保護者的吳國便派兵討伐,再次將邾益抓捕,囚禁在樓臺里,并讓他睡在荊棘上,將其押歸吳國, 而改立邾太子革為君,此即邾桓公。公元前485年邾隱公逃脫出來,先是逃到魯國,后又從魯國逃到舅家齊國。為此,新登位的邾桓公便與吳、魯、郯一道攻打齊國南境。
邾隱公流亡齊國十二年之后,東方的形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當年擁立太子革的吳國正被越國包圍消滅,越國強大起來。于是,公元前473年邾隱公便又從齊國投奔到吳的敵國越那里,請求越國出面干涉。越人因此派兵把邾隱公護送回邾國,再次復位,而太子革又逃亡到越國去了??墒?,邾隱公復位后,又昏庸無道,民怨載道,因而兩年后,又被當年助他復位的越人抓回越國。 這樣, 公元前471年邾隱公便第三次成為外國的階下之囚。經(jīng)過邾隱公近40年的折騰,邾俠開創(chuàng)的邾國已遍體鱗傷、面目全非。從此,這個東方第三大國便一蹶不振,徹底衰落了。
沒有轟轟烈烈的殊死戰(zhàn)爭場面,也沒有深沉悲壯的亡國效應,邾國就這樣寂然無聲地隕落、消亡了。
當公元前471年邾隱公被越人俘虜,隱公之子、桓公革之弟邾何被越國立為邾國君主之時,歷史已進入戰(zhàn)國時代。
史稱邾君何繼位后,同樣昏庸無道,邾國迅速沒落。邾國較清晰可考的連續(xù)世系,至此終結,此后,邾國世系便不可詳考了,僅知隱公邾益曾孫為邾考公。《孟子》中又有鄒穆公,其世系不可考。大概是因為此時邾國太過衰微, 因而先秦典籍及后來的《史記》都極少記載戰(zhàn)國時期邾國的歷史活動。我們只能從有限的少量記載來勾勒其部分輪廓。
據(jù)估計,戰(zhàn)國時的邾國,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基至連國名也有變化,改稱鄒國了。這個時期,邾國在各諸侯國的關系中,已遠沒了春秋時期的地位和作用, 基至可能極少有機會參與當時的重大政治、軍事活動。邾國的獨立主權,已喪失殆盡。但也正因為如此,使邾與鄰國的國界已經(jīng)不甚分明、人們的國境觀念已被淡化。許多別國的文化貴族們, 紛紛遷徒到離禮樂之邦魯國較近的邾國居住。與此同時,魯國的先進禮樂文化也擴展、傳播至邾,使邾國地區(qū)的文化有較大,甚至能與魯國相提并論,形成了“鄒魯文化”或“鄒魯遺風”。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戰(zhàn)國時期的邾國 (或稱鄒國)才能產(chǎn)生出中華文化中的亞圣一一 孟子孟軻先生。孟子的產(chǎn)生,應是朱姓的驕傲。
然而,戰(zhàn)國時期的邾國,實在太卑微了,就連什么時侯亡國、亡于何國之手,都是一筆糊涂賬。
總而言之,邾國自曹候開國為第一代,共傳29世, 邾桓公革職后又傳8世而亡國(這里的世代當指朝代數(shù),非指血緣世系代數(shù))。但是,這個傳承世系仍有疑點、因為連邾桓公總共只有29世,則邾桓公本人當排在第21 代。但在我們的世系表中,邾桓公為第19任君主,也即邾俠第18世孫,中間少去2世。這個問題,只好留等后人再去研究考證了。
根據(jù)朱桓公之后再傳8任的記載,我們推測邾國滅亡于戰(zhàn)國晚期,就在公元前300年前或公元前3世紀初。因為邾國后期國亂勢危,國君在位時間不會太長,以一任時間平均25年算,從公元前471年邾何起,八傳之后為公元前270年左右;以平均一任20年算,八傳之后為公元前310年。再以與邾君何同時在位的各國君為起點,看其他各國的情況,周王室八傳之后為公元前315年,秦國為前362年,越國為前299年,楚國為前300年,燕國為前312年,齊國為前265年。除去秦國之君平均任職時間過短外,其他5個主要國家八傳后時間在公元前315-265年之間,而其中又有4 國都在前315-299年之間,與我們的推測也大體相合。因此,我們認為邾國的滅亡大約就在孟子逝世前后,是有根據(jù)的。
那么,邾國究竟亡于何人之手呢? 我們認為滅亡邾國的應是楚國。因為記載邾為楚滅的文獻很多且時代較早,而說為魯亡或為齊亡的記載則極少且時代較晚。再從戰(zhàn)國晚期的情況看,魯國自身已衰落,雖與邾常有戰(zhàn)爭,但要消滅邾國則實力不夠;齊與邾之間隔著個魯國,要齊國越過魯國去消滅邾國,也不大可能;唯有南方的楚國,戰(zhàn)國時實力強大,不斷向東方擴張兼并、弱小的邾國,勢必成為它的吞并對象。再說,邾國之南的大國越、小國徐、邾國北的魯國,均為楚所滅,則夾在中間的邾,也應為楚國所滅無疑。
國破家亡之后,邾人被迫離開世世代代生死于斯的故國家園,開始從邾國向四方逃散。
據(jù)文獻記載,楚滅邾后,將亡國邾君及部分被俘王室成員強迫遷離邾國,徙遷到楚國內地的邾城 (今湖北省黃岡縣西北黃州鄉(xiāng)禹王城)居住。邾城即因邾國遺民住此而得名,漢代還于此設置了邾縣。
邾亡后,大批邾國王族成員和普通邾人,則主要向北或西北逃亡,因為北面的齊、魯和西北中原諸國,在當時都是楚國的公開或潛在敵人。其中,特別是邾國北鄰魯及齊國,更成為邾國遺民的主要逃避、分布之地。
邾國遺民的四處逃散,同時便把曹姓邾人的血緣種子,撒向四方大地。亡國的陣痛孕育出許多新的生命。這些新生的邾人子孫,具有強盛的生命力,他們迅速地在四方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繁衍裂變進而茂盛興昌。他們中的一部分仍然以國名邾為氏,另一部分則以另一國名“鄒”為氏,還有一部分以國名邾婁中的后一字“婁”為氏。而其中有一支以邾字去掉后面的右耳旁以“朱”為氏,這一支是最為興旺發(fā)達,最能光大昔日邾國之榮的邾國后裔。實際上也是邾國的徽紀之榮,以“朱”為血緣標志的宗族發(fā)展為中華國姓。從邾國分衍的姓氏概述如下:
邾氏《通志·氏族略)載:曹始封邾,子孫以國為姓,形成氏。五代時有將軍邾菩薩,明代有邾安。
曹姓朱氏,亡國之后,臥薪嘗膽,再創(chuàng)輝煌。
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示不忘國恥家仇,公元前300年前后邾國滅亡后,邾人更是把這亡國之恥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血緣標志上。于是,一個新的血緣集群一一朱姓,便從古老的邾氏母體中誕生出來了。朱姓自形成以來,便不斷奮起勇進,無時不以恢復祖先的偉業(yè)、重現(xiàn)昔日的光輝為己任,從而開始了漫長的復興之路。
在中國姓氏形成的歷史上,一個最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某個國家滅亡后,族人以國為姓。如之后周國之后以周為姓,秦國之后以秦為氏,又如趙國的趙姓、韓國的韓姓、吳國的吳姓、楚國的楚姓。那么,作為邾國王族的主體,邾氏為什么在亡國之后要改朱氏,而不是姓邾呢?原來邾人改姓朱氏,這其中隱含著一層極深刻的意義。
幾平所有的姓氏學典籍,在談及曹姓朱氏的來源時,都要強調邾人“去邑”或“離邑”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聰明的讀者應該早已發(fā)現(xiàn),朱是邾國的“邾”字少了個“邑”旁 (今也叫右耳旁),在漢字結構理論中,“邑”代表國都,城市, 土地,國家。邾國滅亡后,邾人便將國名“邾”字去掉邑旁后變成的“朱”字,作為本族新的血緣徽志,以表示他們失去了國都、國土,也失去了家的邾國人。從“邾”字到“朱”姓,這小小的一筆之差,其意包含著如此巨大、深刻的內涵 ---- 國破家亡、生靈涂炭、遺民求興。這里,我們又再一次領受了漢文字的無比奇妙和無窮魅力。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