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本:線裝十六開大闊本
頁數(shù):58頁?
排版印務:錦秋文譜/中華家譜館
紙張:一級宣紙
序言
中華溯姓,古淵遠源;肇自虞夏,史傳有根;家之有譜,猶國有史;端本尋源,尊宗敬祖;世系輩分,脈序無誤;盛世修譜,啟后光前;敦親睦族,報本崇先;功在當代,利千百年。在中華民族燦爛星河的文化寶庫中,國史方志,譜牒獨放異彩,她們相互交融又自成體系。由于戰(zhàn)亂,災害,人為因素破壞的方志,譜牒損失慘重,聞父輩所言,解放后自家有本繁體家譜,因老家人取走而不知下落,可惜吾輩未曾謀面。
二〇一九年仲夏,二哥家女兒露露辦完婚事,在北京工作的哥哥喜才組織下,我們一行九人,包括叔嬸振芳、二叔保辛、二姑變蘭、二哥喜金、四弟喜龍,兄弟驅(qū)車回到五臺縣。祖父母、二祖父及伯父和八歲的父親離開的故鄉(xiāng),日本占領時期逃離的故鄉(xiāng)(一九四〇年)。雖然現(xiàn)居榆次區(qū)蘇家莊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休生養(yǎng)息,人丁興旺,但仍眷戀著父親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
我們首站去了南坡村,找到了父親的堂叔伯兄弟金貴叔,之后去了父親常說的,而從未去過的風景秀麗,山環(huán)水繞,清涼的滹沱河畔的梁家寨,鄰五臺縣陳家莊鄉(xiāng),現(xiàn)屬孟縣管轄。父親所說的百畝老墳灘,因文化革命時期和建設天黎高速而不復存在,現(xiàn)存有清代嘉慶年間梁翁諱明恩式位牌一塊。在山之陽。滹沱河是石家莊母親河,同時孕育了世世代代梁家寨的梁姓族人。梁家寨現(xiàn)居梁姓很多占80%,梁姓遍及周圍數(shù)十公里。祖父的曾祖,他老人家三十六時才結婚,一百零五歲仙逝,他的祖輩已早在五臺縣居住。我等無力考證。父輩們說有一年大旱,老人家仍辛苦勞作,干旱時就下了苦蕎麥種,雨后長勢大好,秋天大獲豐收,而其他人家連苦蕎麥也未種成,更別說其它雜糧食作物,在往后節(jié)令過了,氣候也不允許種其它作物了。寒霜早了其它雜糧也沒有收成了。故豐收后的苦蕎麥遍舍鄉(xiāng)里,有的來年如數(shù)還上,沒有的就罷了,從不多收,心地善良。遠近聞名后而得“苦蕎財主”一說。一九四零年左右日本人在五臺縣瘋狂作惡,燒了祖父母的家舍,具說榆次的“日本人好”,只不過是榆次城里的日本人不是見人就殺,見房就燒,見東西就搶罷了。被逼無奈背井離鄉(xiāng)而遷榆次。六零年因饑餓的祖父母。父母親帶著四歲的哥哥,兩歲的姐姐遠走口外,即便在那種情況下,祖父母都在講比日本人在時好多了。
梁姓現(xiàn)在來說,典型的南方姓氏。百姓講壇云,梁姓始祖于陜西韓城,得姓始祖梁柏康,郡望堂號,安定、天水、河南、儀國,是最正宗的源于贏姓自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后裔封地,以國為姓,河東梁姓屬支。成自姬姓,因周平王之梁姓,也是以國為姓,以地為姓。河南開封古稱“大梁”,以國為姓,梁姓淵源較多,少數(shù)民族改姓梁姓,甘肅、東北有之,也有賜姓。戰(zhàn)國時期,秦設夏陽縣、梁國所在地,也是陜西韓城。東晉時梁姓始渡長江進入江南地區(qū)。晉朝末梁姓已移民廣東,福建。唐朝梁姓遍布開來?,F(xiàn)已遍布世界各地。廣東、福建居多。宋版百家姓中排名128位?,F(xiàn)在人口排居二十二位。
現(xiàn)存五臺山金貴叔手中抄家譜一份,太原根辛叔手繪十一世圖表一份,梁家寨牌圖一份,綜合制冊一份,以示眾親,脈脈相承,興族望脈。
能力有限,勢單力薄,無更大的力量走訪長輩及更多的族人,年幼時無知無趣,老大了在哥哥的主導下,勉強提筆,無心歷史,一知半解,不盡人意,需努力。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